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公子風流 - 第三百零二章 :財可通神

第三百零二章 :財可通神[第1頁/共3頁]

“漲了一倍?”黎昌倒是嚇住了,安南的棉花不值錢,這一點他是深知的,除非是煞費苦心的運到大明的江南去,可題目是山長水遠,運費更高。但是諒山不一樣,諒山才幾裡的地?隻要運的多,幾近能夠忽視不計。

見父親冇有活力,黎福持續道:“現在他傳了手劄來,說是諒山那邊要大肆的收棉花,疇前我們地裡的棉花,統共才賣七八十錢,而現在,足足能漲一倍,那邊還說了,有多少要多少,諒山現在緊著出產布匹,以是對棉花的需求極大。是以,我們兒子三個,纔來就教父親,讓父親做主。”

大兒子黎福與其他兩個兄弟對視一眼,將手搭在膝上。隨即道:“父親,諒山那邊,有手劄傳來。”

………………………………………………………………………………………………………………………………………………

並且諒山那邊,也垂垂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很多人俄然發明,諒山那邊不但收棉,還大量的收買犀角、象牙、香料、香木,很多安南的商賈,靠著兜售這個,賺了大錢。

黎昌頭戴綸巾,穿戴一件廣大的散服。獨一與中原分歧的,他的腳下穿戴的是個藤鞋,這類鞋子在濕熱的安南非常風行。上到王公,下到平常百姓,都穿如許的鞋子。

現在的黎家家主黎昌已年過五旬,在這個期間已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黎昌的精力並不好,把握如許的一個大師族,而近幾年,安南時勢又頻頻動亂,讓他操碎了心。

他每日朝晨,都要吃一盞參茶纔開端進食,現在業已將家屬中的事件分給了幾個兒子,以是現在他已不太管事了。

邇來諒山這二字,在清化呈現的頻次很高。黎昌固然已經做了甩手掌櫃。但是不管是與老友話舊,還是親族來走動,乃至是家屬當中財產的摒擋,他已經傳聞過過很多次諒山了。

而書桌上,按例擺著四書五經,另有一些先秦先漢的名著。紙是涇縣的宣紙,筆是湖穎的湖筆,硯是徽州的歙硯。

黎福這時候倒是大膽了:“話是如許說,但是父親,前人說的再好,但是與我家何乾?我們不種棉花,彆家也會種,到時候我們手裡拿著一堆不頂用的糧食,人家倒是賺了錢,豈不是白白便宜了外人,現在世道如許的壞,誰曉得將來是甚麼模樣,父親為子孫計,也該想儘體例,為後輩們多備些銀錢纔是。這幾年,我們黎家是大要風景,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此事能當真嗎?”黎昌眼睛閃動起來,他彷彿有點動心了,他運營的是一個諾大師族,族中人丁浩繁,仕進的族人需求家裡財力的支撐,辦理田莊的也需求贍養老婆孩子,還豐年青輕在讀書的,或是將來要想體例辦理謀個一官半職,乃至於與豪族來往的用度,這些,都是天文數字,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黎昌當然清楚,黎家雖富,卻還遠未到高枕無憂的境地。

罵了一通,三個兒子大氣不敢出。

黎昌冇有表示出詫異、驚奇之色,隻是淡淡然的道:“哦?是嗎?這諒山有甚麼動靜?”

“當真,諒山那邊的信譽,兒子讓那吳順摸索過幾次,確切冇甚麼不對,並且他們的工坊,也切實在實的急需棉花,幾近不管良莠,有多少要多少,乃至於大明的高價棉,他們也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