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古代農家日常 -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滿意

第七百四十七章 不滿意[第1頁/共2頁]

杜錦寧卻對如許的畝產不甚對勁。

如許的畝產,遠遠低於她的心機預期。

因為再肥的地步也經不起年年一年兩季的植物討取,種上幾年就淪為瘠薄地盤;彆的泥土中的常量營養元素氮、磷、鉀凡是不能滿足作物發展的需求,需求施用含氮、磷、鉀的化肥來補足。

就算吳尚書不說,到時候機構建立的時候,她也是要提出這一點的。畢竟有她做指導,那些人能夠少走很多彎路。幾十上百年纔出服從的一項課題,在她的指引下,冇準幾年就能有效果。

可那些朝庭官員可就不一樣了,年紀都比她大,資格深,一個兩個都是大爺。再者,誰曉得這此中是不是有一些包藏禍心的人呢?

而按著宋朝一石相稱於當代的九十七公斤換算,顛末她經心指導、宋莊頭他們經心護理的上等田,最高畝產也不過才四百公斤不到,這另有稻田養魚增加畝產10%的加成,不然就更少。

她這副對成果不對勁的神采,對吳尚書的刺激很大。

把雜交水稻研討出來,就已是她能做的極限了。

要曉得,在雜交水稻還未呈現的1958年,天下年均勻畝產就有400公斤擺佈。從1976年開端,雜交水稻在天下大麵積推行,比通例稻均勻畝減產20%擺佈。2000年,袁隆平主持的超等雜交稻第一期畝產700公斤;2004年,第二期畝產800公斤。到她穿越的2017年,采納一年兩季蒔植,普通較好的泥土和藹體前提下畝產一噸糧食是冇有題目的。當然,這指的是一季晚稻的畝產。

撇開她跟齊慕遠的豪情不談,女扮男裝這滅門大罪就像吊掛在頭頂、隨時掉落的刀一樣,讓她不能放心腸做這項需求幾年乃至十幾年的事情。

雖說後代人對於化肥農藥冇甚麼好印象,總感覺不施化肥農藥的綠色食品纔是最安康的。但不成否定,化肥農藥是農業蒔植減產增收的有力保障。

“這冇題目。”

吳尚書便是如此。

“行,那就照你說的這麼辦。”他道。

題目出在肥料和農藥上。

而杜錦寧宿世固然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興趣使然的環境下,能夠記著小說,記著做豆腐的體例,對與專業相乾的茶葉蒔植與製作、園林蒔植與設想都有所瀏覽,但她卻不是一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雖說給她時候,以她高中和大學裡所學的化學和物理知識,也能搗鼓出化肥和農藥來,但那是一個耐久的過程。

趙晤一心為國,與趙晤一道深深為這個大宋殫精竭慮的吏部尚書齊伯昆也是如許的人。以是自打趙晤即位以後,他們籌議著通過各種手腕汲引或攙扶起來的官員,無不都是品德樸重、一心為公的人。

俗話說,有甚麼樣的主子,就有甚麼樣的部屬。

吳尚書倒是冇如許想。為如許的畝產衝動萬分之餘,他便思考著如何給杜錦寧請功,以便於她能為大宋締造出更加光輝的將來。

杜錦寧這一說,吳尚書倒是反應過來了。

杜錦寧點點頭:“照我多年蒔植物花草的經曆,我發明分歧的植物,對肥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並且它發展的不應期間,需求的肥料也不一樣。如果能夠研討出這個規律,針對性地施肥,糧食產量必定能再增加一大截。”

但她身上有太多的奧妙,不但願太多人集合在她身邊――陸九淵他們固然也在這兒,但隻要她表示不便打攪,他們絕對不會上門來打攪她。並且他們相處多年,相互的品德都信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