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第1頁/共4頁]
聽到劉幽求的稟告,李潼忍不住便感喟一聲,說道:“青海王棄國絕義,時逾半甲子,當中傳嗣幾迭,現在再返青海,已經很難再作宣撫號令之用了。民情散若砂礫,更難細細調和。”
得知此過後,賢人親臨海東大營,一番誓師後,已經超出赤嶺在海東集結的唐軍主力大部齊發,諸將各率軍伍直向青海腹心而去,與吐蕃雄師展開真正的大決鬥!
講到這裡的時候,李潼又是不免心生幾分絕望。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竄改如蒼狗,吐穀渾國滅幾十年,青海王一脈對青海情勢的影響越來越微小,特彆是對底層的青海羌胡而言,很多人乃至都早已經健忘了他們的舊王。
如果這些青海豪酋們情願重新回到大唐的統治次序中來,大唐也會承認並且持續儲存他們各自的權勢範圍。同時在光複青海以後,大唐也需求在青海構建起一個直接的統治框架。
不過如許的事情也是無可製止的,唐軍戰役力之以是強大,除了優良的兵員本質以外,還在於精美的武裝。普通的主力戰卒設備已有十數種類之多,而一些特彆的兵種,諸如陌刀隊、重馬隊等,設備程度更是豪華的令人咋舌。
但是欽陵這一行動對青海本地這些大族豪酋們而言,那就實在是太猖獗了。莫賀可汗名義上還是青海的王者,這一份權威自有吐蕃讚普背書,卻仍然不能禁止欽陵的屠刀揮下,那其他大族在噶爾家麵前又有何安然保障可言?
第三層次的則就是諸鎮城傍胡卒,包含高句麗、高昌等這些暮年被大唐攻滅的政權遺民們。這些人被從各邊遷徙到隴邊各鎮,耐久的作為戰役職員參與到大唐的邊陲攻防體係中來。講到實在的戰役力,實在並不減色於唐軍的主力戰卒,隻是在設備配給方麵略有減色。
眼下莫離驛所收聚的主如果青海各方的土羌雜胡,對這些人而言,有一個安然的餬口與出產環境無疑是最為首要的。而大唐現在在海東也已經具有了不弱的統治根本,對這一部分羌民編戶入耕無疑要比鹵莽的賜給諸方豪酋分領更便於歸化統治。
不管大唐還是吐蕃作為青海地區的統治者,如果完整扼殺吐穀渾王室的存在,那就意味著完整的否定了青海地區的舊有次序。那些羌部豪酋們一定對吐穀渾王忠心耿耿,可一旦舊王被完整乾掉,那便意味著他們的存在也將岌岌可危,必定會大家自危,倒黴於新次序的建立。
所謂猛虎不屑與群豺為伍如許的中二宣言隻是一個笑話,往年若無這些頂風倒、無筋骨的群胡舉族互助,欽陵也難以締造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光輝。而現在遭受這類眾叛親離的處境,也與欽陵脾氣與行事的缺點深切相乾。
第二層次,便是十餘萬鎮戍隴邊將士們,單兵本質而言,這些守兵們要略遜於那些優選的精銳,但因久鎮邊疆,軍事素養極強,也是大唐軍隊的中堅主力戰役職員。
以是,青海的得失與否,並不但僅隻是大唐與吐蕃兩大強權的軍事對抗,同時還是一個民族題目與階層題目。
在李潼的假想中,將來青海需求停止一種較之以往皋牢更加直接的統治形式,那就是近似於對西域的統治:大唐承認西域諸邦國的獨立職位,同時又直接派兵駐紮四鎮如許的軍事重鎮,算是一種軍事議盟軌製,通過協商處理內部的紛爭衝突,通過軍事調集共同對抗來自內部的仇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