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蘇鬆[第1頁/共4頁]
他們迎吳誌葵率海軍至鬆江,將降虜的鬆江知府姚序之、華亭知縣張大年等偽官擒斬,光複鬆江府,以後吳誌葵也服從陳之龍他們建議進入泖湖,籌辦運營收複姑蘇。
・・・・・・
“願為魯監國殿下北伐之前驅,祝旗開得勝!”
吳越翻臉的正式第一戰,將由鬆江沈猶龍、陳子龍、夏允彝、徐孚遠等這些本來擁立義陽王的鬆江士紳們攻打義陽王麾下大將吳誌葵參將寧常壽,奪回鬆江城開端。
整天跟被視為蠻子的勳陽人打交道,乃至還總得麵他們造反,他的才氣還是不錯的。
“諸公,請接監國詔令。”
夏允彝是跟中原他們一起從崇明返來的,提及此次出使會晤,都感喟不已。中原他們代表魯監國來到崇明島後,還特地奉上了兩萬兩銀子,給義陽王諸部兵馬助餉。
也恰是因為義陽王那邊的這個卑劣態度,以是朱以海得報後,才正式給王永祚、沈猶龍他們下詔加封,正式衝破吳越邊界,開端插手到吳地這邊的。
隻是誰能推測,不管是黃蜚還是吳誌葵又或是彆的總兵,冇有一個靠譜的,那位義陽王更是,好不輕易壓服諸將分兵南下,成果冇一個乾點人事的,儘乾些縱兵劫奪,趁機欺詐士紳們的缺德事。
而原江北的鳳陽、揚州、淮安、徐州、滁州、和州等地,仍儲存鳳陽總督和淮陽巡撫。
“監國但願我們能夠聯絡蘇鬆的忠貞義士起兵,先拿下崑山,再取嘉定、常熟、吳江等諸縣城,最後再包抄姑蘇,圖謀規複。同時也不要隻盯著府縣城,還要策動鄉裡百姓,編設保甲,構造鄉勇民團,保持鄉裡治安,保一方安寧。與韃虜不要硬拚,能戰則戰,能守則守,如果一時氣力差異,可臨時撤退鄉裡遁藏鋒芒。”
一個南直隸實際上是被朱以海拆分為四個省,設四個總督、四巡撫。
不過大明宦海向來講究資格名譽,他說的鬆江沈公叫沈猶龍,論年紀、官職、聲望都遠在他之上,萬曆進士,任過福建巡撫、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福王曾召他到南京理兵部事,未赴。
義陽王乃至還想截留中原董誌寧他們,做為對魯王斬殺陳梧的迴應,最後夏允彝各式勸說,才放他們分開。
在浙東東林、複社黨人的聯絡下,沈猶龍等也是主動跟浙東監國朝廷聯絡上,並給朱以海上表擁立,表示情願叛逆擁戴。
實在從這裡的兩道聖旨中也看的出來,沈猶龍和王永祚這兩支人馬,實在是分開獨立的,鬆江的沈猶龍是蘇鬆總督,崑山的王永祚則是蘇鬆巡撫,看似上下級乾係,但實則鬆江和姑蘇是兩邊獨立分開的,各給了一個營號。
這位在之前安定了浙東許都之亂的複社大佬,之後果為招降許都,過後卻被巡按左光先背信殺死許都等,引的老友徐孚遠等幾近與他斷交,也讓他在江南士林中的名譽一度蒙羞。
“監國已派特使前去鬆江府秘會沈公等,拜沈公為兵部尚書、左副都禦史、總督蘇鬆軍務兼提督糧餉,陳子龍為監軍左給事中、徐孚遠為兵科給事中・・・・・”
南直隸西麵的安慶、徽州、池州、廬州諸府,則設安徽總督、安徽巡撫。
王永祚歎道,“我雖還未見到監國殿下,卻已經信賴黃太沖所言不虛也,這位殿下還真是了得。”
朝廷厥後又剿又撫,終究設立了勳陽巡撫,湖廣行都司,來專門辦理這塊難啃的骨頭,在明末時,張獻忠、李自成都曾經轉戰勳陽,以這裡為東山複興的按照地,本地民風驃悍,王永祚做過勳陽巡撫,能夠說也算是極大的熬煉了治政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