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守江守淮[第1頁/共3頁]
劉良佐的投降,在料想以外,卻也並不影響本來打算,就他那幾千慫兵,朱以海隻要趕在清軍南下之前,就能拿下他。
最後一條防地便是揚州,一旦徐淮失守,北方軍便能夠沿著運河長驅直入到長江邊,揚州可謂是江東最後一道流派,特彆是這裡另有瓜洲渡。
錢是國度管理的根底,百官俸祿、宮廷用度,以及養軍兵戈,到處離不開賦稅,而這些都不是那些能打的兵能處理的,是那些淺顯的處所百姓耕作製造漸漸集合上繳。
“守江必守淮,我們該當依托淮泗,在此跟韃子比武。”
“殿下,臣建議趁韃子還未至徐州,當即派兵沿運河北上,掠取徐州,以一支海軍屯於徽山湖,則可截斷運河,反對清軍補給線,又可做為徐州北麵策應之兵。”黃斌卿仍然勸道。
這條防地就是包管北方軍隊即便衝破了淮河,南邊軍隊也仍然能有一道防地。
“我們拆毀他們的城池,堵塞他們的運河,節製他們的鹽場,那麼這片廣漠的黃淮之地,就會成為我們來去自在的打獵場。”
北上可威脅登萊半島,登岸可直接威脅海州、徐州,南麪點就是黃河海口,沿河而進就是淮安、泗州。
管理一個國度,不但僅是靠能打就行的。
所謂河湖海之天時,對清軍來講也威脅不大,畢竟這些河湖又不是不成超越。
黃斌卿道,“那也不懼,韃子冇海軍,江寧的兵過不了江,湖廣安慶的兵更過不來,就算鳳廬等淮河上遊,也對我們構不成威脅。”
發起據淮而守的不是劉良佐和他的五虎將,而是浙直海軍提督黃斌卿,他反對把淮安、清河、泗州這些要地棄守。
“且黃淮不比長江,長江有幾個首要的渡口關隘,而這裡到處都能夠渡河,防不堪防。”
這是對韃子的大掃蕩。
而徐州泗州淮安,是另一條防地,是正麵防從山東南下的兵馬,這條防地重點在徐州。
“肅虜伯,守淮也不是隻守淮安城,而是從淮河北麵,北起徐州南到揚州的淮南流域,依托縱橫的水網層層停滯。
所謂守江必守淮,不是守的淮河這條河,而是北以徐州、泗州、淮安、鳳陽、壽州、揚州等這一座座的據點為主,依托這些據點,實際上是劃成了三條防備線。
微山湖南接徐州,北入兗州,往北與南陽湖、獨山湖相連,東麵緊鄰運河、黃河,往北能一向通到濟寧。
朱以海對峙要拆淮安、清河,乃至是徐州,因為拆城輕易重修難,拆掉這些黃淮運河上的首要據點後,清軍想保護漕運就很難,冇有一個充足堅毅的要塞據點,就意味著在海州灣有據點的明軍,隨時便能夠過來逛逛。
就如當年毛文龍在朝鮮那邊搞個皮島,都能讓後金非常頭痛一樣,這個海州灣和鬱洲島拿下,不會比崇明島的計謀感化小。
他們現在確切是冇海軍,但以黃淮如許的河道寬度和深度,實在遠不比長江或大海,隻需求淺顯的漕船、乃至是木筏都能夠等閒過河,譚泰隻要從上遊征召漕船商船,隻要給他們些時候,集結個幾萬條船都不是題目。”
“我們得把握主動權,我們如果留下來守城,那費事的會是我們,但如果我們現在毀城撤離,則費事頭痛的是清軍。”
海州灣這一帶,還是淮北的首要鹽產區,跟淮南產鹽首要性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