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碼頭[第2頁/共3頁]
不過現在畢竟是呆在南通了,這裡已經是明軍的大本營,背靠狼山、崇明,清軍底子不敢靠近。
“是啊,我也不曉得我家那三丫頭有冇有嫁給禦營兵。”
當初明軍在關外屢敗於韃子,打了二十多年一步步輸光了關外,然後闖軍攻入北京,韃子更是趁機入關,半年囊括了大半箇中原,使的統統人都一度覺得清軍無敵。
“她們估計是去象山或玉環島了,”趙貴一有空也都在探聽妻兒們下落,現在大抵曉得她們都早就過了長江南下了,並且根基上不大能夠去崇明或舟山。
他們跟著禦營一起北上,而妻兒們則被分批遷徙南下。
師家莊一戰後,兩人就算是跟家人完整分開了。他們成了禦營糧台的書辦糧役,妻兒們則被編入了南下的民營。
如果乾的好,流外出身,乾到流外一品後,也一樣有機遇升入流內。
而魯監國之前重定了一些官製,比如大學士為一品,總督巡撫皆改成處所官,分巡也成道級處所官員等等。
明軍有海軍駐於通州南麵的狼山,通州城內也駐有一軍,構成犄角之勢。
算是將他們正式歸入體係,晉升了他們的職位。
最後是那些年青的男人等。
不過現在妻兒南下,他一小我在虎帳裡吃用都不愁。
趙貴接過在手裡擺佈拍打去灰,然後就吃了起來。都是逃過荒的饑民,他們現在固然成了禦營糧台的吏員,趙福一個月都有四兩二銀子,而趙貴更是一月六兩,還包吃包住,但兩人彷彿都留下了逃荒時的後遺症,總要在身上存點食品,乃至有機遇嘴巴就不能閒著。
明軍這幾個月一嚮往南撤人,有從黃河口的廟灣港撤人,也有直抵揚州撤人,也有冇運鹽河到通州、靖江的。
他們三萬人馬,號稱精銳,但在監國部下卻冇討著半分便宜,折了上萬人馬,死了一個王爺,最後大將軍領著兩個王爺,握著兩萬人馬卻隻敢龜縮城中不出。
都是受戰役摧毀的饑民,現在又都是得監國之恩活命,他們的家眷又都去了浙東,他們也都但願大明能贏,卻又擔憂。
乃至明軍還在這裡攙扶了以南通義紳明萬裡、蘇如轍等組建的七支鄉團,就連這裡的鹽場、灶戶也全都按保甲編練了民兵、保丁。
到了明末時,雜職官職位降落,與吏員混合,成了從未入流到不入流。
禦營也不成能把統統人都遷走,遷徙這麼多人需求供應沿途的糧食等等,以是隻能分批遷徙,先從南邊最需求的工匠開端,然後是識字的讀書人,再是年青女人,再然後是他們的家眷。
“也不曉得她們娘幾個已經到哪了。”趙貴一邊吃一邊道。
“你說我們甚麼時候南下?”趙福問。
方纔糧台還給他們發了冬裝,有棉襖棉鞋乃至另有個羊皮馬夾,另有床毯子和棉帽子,非常不錯。
趙貴他們每天起碼睡在城裡屋子中,很和緩,也很安然,乃至炊事都還不錯,每天都另有魚吃。
“我感覺韃子也不過是銀樣蠟槍頭,我們此次都囊括半個山東,監國以八令媛吾馬隊頂在兗州城下快一個月,你看城中兩萬韃子敢出城一戰麼?那山東巡撫堆積了大半個山東的兵馬,卻也隻敢龜縮於濟南城中,我們也冇需求過於驚駭韃子,他們也就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