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剪辮換糧[第1頁/共3頁]
然後是黃龍吞金烏的禦營金吾鎮旗,九頭鳥的禦營海軍伏波鎮旗,九頭蛟的禦營海軍定海鎮旗,以及旗手鎮的青龍旗,勇衛鎮的白虎旗、懦夫鎮的朱雀旗、羽林鎮的玄武旗、世忠鎮的貔貅旗,千牛鎮的夔牛旗,錦衣衛的飛魚旗
也有一些大戶怕被劫奪,也跟著跑了。
禦營入城。
朱以海哈哈一笑,真不至心,說到底還得看他們有冇有氣力,但他仍然感覺糧食換辮子這個事值得一做,一來本身也需求佈施百姓哀鴻,現在用糧食換辮子看似附加前提,但大要上也還是能形成不小的顫動效應。
“殿下,嚴我公和土國寶約有五千人退往江寧城,江寧城中另有馬國柱的三千督撫,以及一些鄉團民壯等,營兵合計也就八千擺佈,現在蕪湖姑蘇等地兵也一時聲援不及,我們是否乘勝追擊,一舉拿下江寧,規複南京?”
“冇有。”
朱以海聞言一點不驚奇,鎮江城中儲存了多少戰役物質,這些嚴我公已經提早奉告他了,乃至彆離存在哪個堆棧等,都是連帳本帶位置一起陳述給他了。
“冇有奸人破壞吧?”
說到底,還是他落空了本來本身那支人馬的掌控權了。
靖江畢竟比不得舟山,黃斌卿這個浙直海軍提督這半年來,數次停止了整編,軍官、士卒都大換血,連部下將官們也多以升調為名調到彆的軍中,是以他現在這個提督,現在雖非禦營官,但美滿是被朱以海掌控的。
鎮江。
當初的舟山川師也本是幾路兵拚集而起,朱以海先分化了周鶴芝,再一通整編,他也就幾近成光桿司令,再冇法把握這支新的浙直海軍。
“虎癡不必如此。”朱以海不覺得意的對他道,這個黃斌卿曾經擁立弘光、益陽王,厥後一度想做個海上土司島夷,跟韃子不侵不犯,厥後迫於朱以海的威懾,才終究分開了舟山到了靖江。
韃子那邊逼迫剃髮,我們這邊主動剪辮,這就是認識形狀,乃至是言論上的爭奪。
“糧食也緝獲了很多,彆的布匹、棉花等也很多”
就如麵前,肯剪辮來迎的天然是忠義良民了,但那些來驅逐冇剃髮的,也一樣是忠義的,隻是還心存一些躊躇不安罷了,至於冇來驅逐的,也不能說他們就必然是奸民。”
繡有金龍的皇旗在鎮江城頭升起,這是監國朱以海的身份旗號,黃金五爪神龍張牙舞爪,傲視天下,傲視眾生。
“忠義值得誇獎,叛變也需求懲戒,但不能隨便擴大。”朱以海有本身的原則,“那些來迎的,每人賞糧一鬥,每條剪下來的髮辮收上來,再賞銀一錢或換糧一鬥。”
身處亂世當中,特彆是那些底層的老百姓,他們就如浮萍一樣無依,鎮江被清占據了半年,又是首要的大鎮,這裡的百姓對於清廷的害怕,對於大明是否長駐鎮江的不肯定性,讓他們有些人不敢公開驅逐明軍,也是能夠瞭解的,畢竟怕清軍返來抨擊。
不管到底多少個是為了糧食還是至心擁戴,起碼這大師主動剪辮子這事,就能影響很大。
大學士沈宸荃衝動的發問。
“這不挺好嗎,一萬條辮子,我們也不過出一千兩銀子或一千石糧食,但這換返來的可不但是一萬條辮子,而是一萬個支撐我們的人。”
鎮江城的領受很順利,在經略嚴我公被部屬架著逃往江寧城,在土國寶帶著敗兵繞城而過,在陳錦、巴山、張大猷等與兩千五江寧八旗全軍淹冇於鎮江營時,鎮江城裡的官員,另有一些跟清廷乾係較緊密的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