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朕[第2頁/共3頁]
不過朱以海感覺這兩人固然脆弱無能,畢竟也有幾分不幸,他們也不過是被期間車輪硬碾過的不幸人罷了。
固然票擬也有被改票或采納的能夠,但這專擬權包管了首輔才氣壓彆的輔臣。
最後再拿到內閣集會上來會商,首輔主持、次輔記錄,最後考覈通過後,再由次輔出正式票擬,首輔考覈署名,然後上呈。
這類成果,對他們來講絕對是很難接受的。
現現在內閣成員分紅了三部分,一部分是領銜在外督師如朱大典、張國維、黃道周和何騰蛟,另有一部分則留守行在,現在舟山如宋之普、祁彪佳、陳輝函、柯夏卿等。另有一部分則隨駕馭前,如徐石麒、沈宸荃等。
福王藩、潞王藩這兩個親王封藩,也被朱以海正式拔除。
這既是寬赦也是獎懲。
但現在他們隻能重新開端、改過改過,做一個淺顯百姓,乃至是個受限的百姓。
彆的嘉靖以外藩入繼大統,厥後追尊他生父興王朱祐杬為睿宗,這個也不算正統天子。
當然,因為現在朱以海耐久在外,好多事情都不需求顛末內閣商討決策,而是由朱以海這邊直接做唆使下號令,然後內閣接到天子的唆使後,再按天子的口氣草擬檔案旨意。
如果朱以海真的肯放他們一馬,哪怕貶為百姓,也還算好的。
如弘光如許當過一年多天子的人,普通人早就弄死了。
朱以海揮了揮手,冇理他。
疇昔崇禎那套內閣票擬的法度完整打亂了。
當然,普通本來該當算是第十八,不過弘光帝位被朱以海拔除,而建文帝位早在朱棣時就被拔除。
本來內閣首輔之以是權重,是因為內閣議事時,首輔是有專擬之權的,就是會商歸會商,但最後如何決策,首輔說了算,完整能夠不睬會你們,他的定見纔是終究決策。
“你們孤負了大明,孤負了天下百姓,但是孤還是籌算赦免你們。”
朱以海的內閣一向以來都處於一個比較難堪的職位,因為朱以海監國的這大半年,一向在外,而內閣大多留守行在,嚴峻決策根基上都是朱以海在外決定的,以是漸淪為履行機構。
“我不想今後做個孤魂野鬼,讓我死吧,就在孝陵山腳下給我一塊地,把我安葬於此,讓我在此向太祖請罪。”
而到朱以海眼下,垂垂構成了一個新的軌製,就是內閣首輔主持內閣集會,是主持人,但是票擬的定見得是內閣共同決定的,首輔隻是個主持人。
六位閣臣五花判事,分曹擬票,相稱因而草擬,然後在內閣集會上正式會商,通過後次輔潤出正稿,最後首輔再考覈署名通過。
朱以海看著點頭,大臣們見到這模樣也非常感慨,這就是不同。
當然,弘光的帝位他不籌算規複。
反倒是朱以海身邊的禦前集會,反而成了一個幫手監國的首要決策中樞,成了不是內閣的內閣。
“起來吧。”
首輔和次輔確切要比彆的輔臣職位高,但跟之前首輔那種完整能夠獨攬大權的環境完整分歧了。
“閣部擬旨,削去朱由崧、朱常淓宗族屬籍,貶為百姓,送去溫州玉環島安設,給他們每人三十畝地步,二十兩安家銀,到那邊自食其力吧,這輩子就安生呆在島上,畢生不得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