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青紗帳[第2頁/共4頁]
有本領的人,現在也不敢等閒去倒賣糧食,這塊,全數由皇家、朝廷等調劑,哪怕是江南的糧商,運糧過來,也是隻能直接賣給官府,不能直接運營售賣。
粗細糧搭配供應,乃至倡導節儉,這都必定是將來很長時候裡的主旋律了,朱以海以身作則,他現在的炊事都不會超越四菜一湯。
“登萊兩府境內的金礦等礦場,現在連續安排哀鴻采礦,以工代賑,本年估計僅黃金就能采得兩萬餘兩,其他礦產也很多。呂宋的西班牙人和澳門的葡萄牙人,都很但願跟我們用白銀換黃金。”
以是現在內閣奉旨要搞減租,直接就不管夏季種麥種稻還是甚麼,直接規定夏季糧不交租地主,隻交春季糧。
“地步產權還是要尊敬的,現在是特彆環境,有些地主離鄉南遷了,有些因饑荒避禍離家了,也有些是固然還在鄉但種不過來,以是我們現在先安排人把地都種上,地主不得禁止。就算地主不在家的,種了他們的地,該給的租子要先記在帳上,今後要給他們的。
固然登萊青島煙台等港,現在船隻來往不竭,一向有糧船從南邊運糧來,登州、長山等地也儲備了很多糧,但這些糧本錢很高。
玉米田裡一片鬱鬱蔥蔥,玉米莖杆已經長到一人多高,每根莖上都留著兩個穗。
外洋販子運來的糧,加上南邊自產的糧,運送到本地各港,然後海運北上,這些糧食雖是通過海上運輸, 本錢比陸運河運減少了很多,但仍然還是挺貴的。
徐石麒拿出了內閣商討的體例,“內閣按陛下旨意商討出一個減租減息的計劃,原則上,在長江以北地區,試行這個彆例,詳細則是夏糧所收,歸耕作耕戶統統。而秋糧所收,先將所收的兩成五給耕戶,剩下的七成五再地主與佃農平分,則地主得秋糧總產的三成七五,佃農實得六成二五。”
朱以海曉得西方金銀比價高,一兩黃金乃至能換到十五兩白銀,但在大明,金銀比價之前一向不高,乃至一金換四銀都有過,以是那些西方販子就滿載白銀來套現黃金。
走在田間地頭,目之所極,皆是綠色,這是但願的色彩。
不過,在江北地區,製止私家收買糧食,推行公購,百姓能夠不賣,但如果要賣糧隻能賣給官府,由糧食廳在各地糧站收買,代價也將是以時價收買。
除彆的呢,得製止地主從彆的方麵壓榨耕戶,比如讓耕戶給他們免費做工等等。
五公主朱寧薇更是歡暢的在青紗帳裡鑽來鑽去跟朱以海捉迷藏, 也不怕被葉子割。
想賺販鹽的高利,就得先替朝廷運糧支邊。
一船糧來,運一船災黎走。
不過如許的體例,確切也大大減緩了饑荒,特彆是江北的環境。
這類大饑之時,能用黃金誘洋人外洋運糧來還是值得的。
現在山東等地,統統糧鋪都已經過官方領受,限量供應,乃至已經製止釀酒,以節儉糧食。
交租的體例,也按分紅,而不是鐵板租。
如果他們有糧食充裕,留足口糧後,能夠賣給朝廷收買,我們出銀子買。”
“跟這些洋商說,黃金本來是製止流出的,但眼下情勢特彆,如果他們情願用糧食來換黃金,那是能夠的,就按一兩黃金兌十三兩白銀這個比價,買賣糧食。除彆的,製止彆的買賣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