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拚的就是實力[第1頁/共4頁]
“彆的每年另有兩包鹽,馬甲另有分外的草料錢和養馬錢。”
韃子也發年節三賞,是月餉的一半了,這是分外的。
“看看韃子是如何對八旗的,他們宣稱滿州甲兵係國度底子,對八旗兵丁給了很高的優遇和撫卹。
韃子滿蒙漢八旗加起來也跟現在禦營差未幾兵力,他們能出這前提供軍,朱以海為甚麼就不能?
正因有他們,以是天子能一起走到明天。
成果韃子的命卻比明軍的貴上好多倍,人家優寵遇遇,無後顧無憂,天然奮英勇戰,明軍平時吃不飽穿不暖,餓著肚子上疆場,家裡妻兒長幼還在捱餓,這如何兵戈?
實在八旗兵,本質上跟明朝的衛所軍丁冇甚麼不同,都屬於軍戶,獨一任務就是練習兵戈,給他們分田,發餉銀,平時練習,遇戰事出征。
現在朝廷每年欠三個月的餉,但是朝廷分外再給你們存三個月的,今後一起給,將來拿的時候,可都是翻倍,存的越久,翻倍的越多。
要比戰役力,先來拚一波軍餉撫卹福利,東風吹戰鼓擂,誰又怕誰。
“他們的撫卹也很豐富!”
殿中。
如果是加餉,那相稱因而朝廷欠他們的餉錢。
“諸位,你們聽聽,韃子一群關外蠻夷,但對於八旗兵丁的糧餉和撫卹,是不是讓我們慚愧?他們當初在關外隻占有一隅之地,卻能敢拿出如許的豐富糧餉撫卹來,為甚麼我們卻不能?”
一樣是一條命,在疆場上本來該當是等價的。
普通安葬費等都另有十兩銀子。
當然,此時另有無數冇有呈現在這裡的將領們,王之仁、張名振、王相、吳凱、鄭繼武、鄭遵謙等一員員大將,更是天子最硬的底氣地點。
韃子的撫卹,不分滿州蒙古還是漢軍八旗,凡是正身旗人,任巴牙喇護軍者陣亡給白銀二百兩,馬甲步甲都是一百五十兩,如果是漢人家奴臨時充甲兵戰死亦給銀一百兩,這是一次性的現銀撫卹,還不包含喪葬費以及建功的補助等。
今後比如上等兵四兩五一個月穩定,平時仍發半餉,年節各補發一個月全餉,一年下來欠三個月。
“不說比韃子報酬更好,起碼不能讓我們的兵士還不如韃子!以是朕不但不會減少他們的軍餉,乃至還要再進步一些!”
“要治軍,先要厚賞!”
軍官的撫卹更高,比如提督陣亡,撫卹八百兩。
綠營報酬低一檔,馬兵陣亡撫卹七十兩,步兵是五十兩。
一個簡樸的體例,卻能極大的鼓勵士氣,乃至讓大師感覺非常有保障,乃至還能為朝廷省下每年三個月的軍餉開支,固然說這今後要更加給,但時候越長,實在本錢還越低。
“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是世上從冇有過的事理!”
“劉總憲無妨換個看法來看,本來朝廷說好給上等兵一年五十四兩銀子,但平時隻發了二十七兩,年節補發了十三兩半,仍還欠餉十三兩半,對吧?就算全發了,實在一年也才五十四兩,比起韃子的四十八兩也冇多幾兩,而他們年節賞是另給的,全加起來有七十二兩。”
“每年端5、中秋、春節三個年節,另有賞銀, 可達俸銀一半。”
他們馬甲一月四兩,那是實打實四兩,一年四十八兩,年節還能發二十四兩,那就是七十二兩一年了。
當然,明朝衛所腐敗,財務困難,連那些當差的衛所守兵,都拿不到月糧,一向拖欠著,那些遺孀們的那點月糧就更難拿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