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授籙[第1頁/共3頁]
馬一鳴笑道:“我既成心度你入道,以是才把金環說成銅環。你卻樸重的很,不偷奸耍滑,仍然齎我金黃塗,此心可謂之誠!”
馬一鳴擎出法劍,劍指徐佑額頭,厲聲道:“十律:競行忠孝,能夠持否?”
“諾,度師教誨,銘記於心。”
徐佑應了,究竟是那個能讓馬一鳴親身上門看病,想來非富即貴,念及此,倒有幾分獵奇。
上天總會給某些人好運,可隻要好運是遠遠不敷的,這不,林通的錢,還不是到了他的手裡?
“這是五千籙文副本,蓋有陽平治都功印,需求不時緘而佩之。我教中弟子,隻要得授法籙,才氣名登天曹,纔有道位神職,你要珍惜這份機遇,不成怠惰隨性,有負道真!”
這五供跟官方獻祭完整分歧,由牲牷血食改成五穀蔬果精珍,天師道嚴禁以牛羊豬等牲口的血食祭天,講究的是清約之道。
“十律:守中和,能夠持否?”
“錢塘淪陷,很多士族被族滅,總會有些處所藏著冇被白賊搜颳去的錢物,郎君偶爾入室,發明點不測之財,也在道理當中。”
馬一鳴老懷大慰,道:“本日為師要給人祛病,你若無事,隨我一起吧,也好瞧瞧為師的道法如何!”
典禮結束,接下來師徒交心,回到正殿,馬一鳴歎道:“通兒,你從入道開端,接連奉上贄臂,心中可有牢騷?是不是感覺為師貪財?”
馬一鳴撫須長笑,道:“來來來,快起家!”他扶著徐佑雙手,越看越是對勁,大聲道:“來人,上法服!”
天子禦賜的金子不能動,明玉山之前的金器被司隸府搜刮一空,特彆郭勉的金旌船,那麵純金打造的帆但是讓人垂涎三尺,靜苑之前也多是存的錢帛,很少見到金銀。其他的人,除了履霜有點梯己,左彣何濡他們跟著徐佑時一個比一個窮的叮噹響,策畫一週,竟然找不到金子來塗這銅環。
徐佑不是心疼錢,而是頭疼如何解釋這五千文的來源,他扮演的林通但是無家可歸的流民,短短五日,搞來五千文,無疑是天方夜譚。
“馬一鳴這麼大胃口?”
徐佑真的嚇了一跳,不是重生到這個期間,底子不曉得金銀作為貴金屬的匱乏和首要性,連他立了那麼大的功績,天子犒賞也不過金十斤罷了。
傳籙壇分三階,意味三天三界;立四柱,謂六合日月;設八門十方,為鬥宿星君;上五供,喻四時五行。
一脈相承是真,禍福與共卻一定,納福的時候師父在前,門徒在後,磨難的時候,門徒老是背黑鍋的阿誰,師父怕早跑的影子都看不見了。
終究搞定了授籙這最難的一關,徐佑搖身一變,成了天師道在命籍、在籙冊的羽士,為今後在道門的呼風喚雨邁出了第一步。
“弟子入道前說過,願以身家性命付於道門,說到必定做到!”
金黃塗就是鍍金,鍍金一詞出自唐朝,唐之前,從漢至晉到南北朝,皆稱金黃塗。也就是用水銀熔化金子,分解金汞劑,塗抹在銅器大要,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子附著在銅器上不會脫落。
“世人惜財,不肯尊師重道,乃將神仙為虛說,長命為天然,真真好笑。而賢人善勸便利,質求其心,或七寶告靈,或六誓傳道,殫精竭慮,無有私念。是以學道之人,欲從師處受籙,必須備法信前去,並不是度師貪財,而是通過舍財,能夠磨練求道之人是否心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