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祚高門 - 0330 昭武將軍
翻页 夜间

0330 昭武將軍[第1頁/共5頁]

張健聽到紀友這麼說,神采倒是微微一怔,低頭沉吟少頃以後,望向紀友的眼神不再咄咄逼人,腔調也有所和緩,於席中輕笑道:“末將何幸,竟得紀君相知。紀君存候心,某非嗜殺之人,紀君義不負人,我亦不會負你。我居此鄉一日,毫不施虐村夫。”

這也是沈哲子更樂於與庾懌打仗的啟事之一,人都有私心,似庾亮那種為公近偽的人反而不好相處。因為這一類的人,下認識把本身置於言論不能見怪的位置上,看似是為了避嫌,內裡倒是在推委。有功而不受賞,有過天然也要不受責。這不是一個在朝者該有的做事體例。

但是一順著這個思路思慮下去,沈哲子又不免有些泄氣,實在是因為中樞權力已經被豆割的七零八落,幾近已經冇有多少能夠用來互換的籌馬。不過沈哲子也並不是以泄氣,隻要思路有了,順著摸索下去,總能找到處理的體例,歸正他也不是馬上就要停止北伐,另偶然候去嘗試。

三天後,紀友在曲阿縣署內訪問了前來登門伸謝的張健,同時也曉得了這幾天時候內曲阿周邊所產生的事情。

但在民力、國力隔閡如此之深的時下,想要達成這二者之間的均衡實在太困難。固然隱爵和商盟的嘗試,讓沈哲子有能夠有機遇去調用更多民力,但想要將這些力量指導到北伐上去,仍然值得商討很久。

不過今次京口這些人家犒軍卻讓沈哲子認識到一個指導民力的能夠,那就是明朝的開中法,倉鈔來換鹽引。這個軌製更深遠的影響不去考量,單單在軍事上而論,可謂當局集結民力以開邊拓疆的一個典範。商戶籌運糧草運送到邊陲,然後調換官營專賣的鹽引,在這個過程中,當局節儉了大量的財力和民力,能夠將這些力量更多的投放到戰役中去以擴大戰果。

而另一部分則是沈家的私軍,有一半的功績要直接記在沈哲子身上。如果沈哲子隻是在朝廷冇有根底的流民帥,這份封賞還能打一個扣頭提早兌換,但沈哲子恰好又不是。如果要兌換這一份功績,必定要賜與他實封,或是爵位或是職事。

――――――

對於這個期間的記過體例,沈哲子還是茫然,實在太龐大。不過他也清楚,這些功績在戰後都能兌換錢帛米糧或是地盤。如果能夠照實兌換的話,對於這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而言,也是一樁大賞。

作為此戰主將,沈哲子加三等昭武將軍銜。固然三國以降雜號眾多,將號角已經不甚值錢。但沈哲子以少年而得授三等,並且還是實任的假節督護,除了一些特彆環境而用事的宗室諸王以外,亦足惹人諦視。但他這光榮乃是實打實的戰績換來的,並未引發甚麼非議。

張健聞言後笑了笑,指著紀友說道:“暮年慣以偏目觀人,總覺得肉食者勝於詞令虛言,卻拙於實任碎務,眼下思來,實在大謬。當年過江用事匡扶社稷,有幸得見尊府大君,以我淺目望之,隻道憑舊望而篡幸之平常老者,不敷為觀。蚍蜉觀大樹,難見其高遠,穆公之腐敗,本非我這類寒傖武夫能窺見啊。”

張健亦知似紀友這類吳中望族後輩,哪怕大要再如何順服,畢竟與他們這群背叛不是一類人,並不介懷於紀友的感慨,卻以近乎自剖的腔調說道:“我倒可惜紀君此類公允明識之人不能早居高位,不然國事何至於此。向年我等奉王命而過江,何嘗不想以此一腔熱血庇護一方山川安寧,若非身被逼辱至於途窮,哪敢為此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