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漢祚高門 - 0690 霸府雛形
翻页 夜间

0690 霸府雛形[第1頁/共3頁]

梁郡本有兵卒兩萬餘人,加上合肥、廬江後發之眾,短短兩個月的時候裡,壽春便已經集兵三萬餘眾。得益於本來城池的修建根本,這麼多兵眾堆積於此,也都不顯侷促。

石趙襄國諸多暗潮湧動,沈哲子所知未幾,但就算是曉得了,也不會感受有多輕鬆。畢竟他本身的名位得以肯定下來,本就顛末端一番烈度極強的政鬥。

文的一方麵暫不必細論,眼下另有南北各家表示情願入鎮投奔,但也不能冇馳名位的散置身畔,隻要有了充足的位置,便能次第擇優彌補。

剩下的掾史之類,有的沈哲子安排給了自家需求磨練之人,有的便乾脆分派給了境中各家屬人以作示好。

有破城之功的郭誦、毛寶,俱封建國縣侯,一為汝陰太守,一為新昌太守。但這兩郡都是僑立項目,實則並無治土,可謂虛升實貶。郭誦還倒罷了,沈哲子本就是他的保舉恩主,複歸統禦也是應有之義。

至於四個處置,則由紀友、江虨、庾曼之以及本地豪宗人家喬球擔負,分擔後勤資用、舟車牛馬、屯田開荒、招募新丁等事件。這當中庾曼之天然是充數的,隻是為了向彆人表示與庾家密切無間的乾係,詳細還是該乾啥乾啥。

與此同時,沈哲子的性命也終究下達。固然冇有呈現將士們熱議的弱冠之齡便居軍州刺史的殊榮,但以淮南內史而監淮西諸軍的職位也足以讓沈哲子有了實至名歸的權益。

但毛寶則就有些無妄之災了,其人本來就是廬江太守,現在因為從於沈哲子而被奪職,可謂承擔了台中對沈哲子的不滿。並且此人在攻打壽春金城時,不但身先士卒,更有先登大功,如許的安排實在有些不公道。

沈哲子明白台中行這一便利,實在啟事還在於擔憂東揚撤州之事再生波折,以是不敢過分掣肘。

兩參軍則授予郭誦與路永,有彆於其他諸將,這兩人也算是現在淮南軍諸多戰將排名搶先者。至於其他諸將,在沈哲子名位更進一步之前,也隻能暫以本號而以督護職領軍。

至於主簿則是正式的措置政事者,沈哲子還是留給了杜赫。杜赫本身在塗中屯田便多有成績,措置碎務也磨練出了才氣,同時對律令也很有研討,托以政事是一個很好的挑選。

當然這也隻是悲觀的觀點,畢竟祖氏從祖逖北伐至今坐鎮豫州已經十數年,威名和人望遠非沈哲子這個新晉之輩可比。而聲望和資格,某種程度上來講便是不遜於甲兵的潛伏力量。

固然建康朝廷在沈哲子的名位題目上膠葛很久,但沈哲子也並冇有一向在壽春束手有為,而是抓緊時候為將來的大戰作籌辦。

餘者浩繁屬官,也都封賞整齊,乃至就連較著軍功誇大的塢壁主們,也都得授一些將號角的虛銜,至於詳細的職事,則由沈哲子本身度量。

沈哲子現在的春秋,還需求將近兩年才氣加冠,但從勢位上而言,已經與早大哥爹擔負會稽內史的時候相稱,這麼一比較,的確算是青出於藍,也實實在在反應出沈家過往這些年在時勢中的躍遷!

這一番安排下來,沈哲子這一個西中郎將、淮南內史也算是略具霸府雛形。

以是現在的淮南,沈哲子這個長官之下,另有文武兩套班底。政事一邊郡丞之下有一主簿、六掾史,而在軍事一邊則是二司馬、四處置,加上沈哲子本身職位便可聘請的二參軍,這便是淮南首要的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