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0 荊徐之困[第1頁/共3頁]
今次歸都,各鎮俱都派出了代表,也趁著這個可貴相聚一地的機構和討了一下接下來該要如何共同進軍行事。
但庾冰這一點籌算,且不說其他各方觀點如何,就連皇太後那一關都過不去。皇太後也是跟著經曆增加而漸有智計,也明白了凡事不成俱係一家的事理,分陝重鎮付予母家,至於在朝也都是各家分權。
至於沈家,在疇昔這幾年的時候裡,一向推行著的一個原則就是穩中求進,不管是在中樞,還是在淮南。
以是郗鑒這幾年是相稱的威風,彷彿已成典午朝中軍事第一人,陶侃歸天後所騰出的太尉之位,也被台城冠給了郗鑒。很多早前便對沈哲子不滿的時人,現在對郗鑒也是更加的表揚,乃至將之推崇為晉祚答覆獨一之選。
這些人本來就是各擁燈號,荊州刺史對他們並冇有直領受轄權,此前陶侃在位,尚能夠憑著高貴聲望來號令這些人,但是庾懌卻不具有這類號令力。
這麼一說倒也真是如此,比如坐在上席的杜赫、陳規、紀友、江虨等人,都與沈家有著直接、直接的親戚乾係,王述和謝家也是方纔攀親。這也算是漢唐之際一個政治特性,不管承平大一統的世道,還是混亂之世,姻親乾係都是政治軌製外的一個首要的彌補手腕。固然這類乾係並不成靠,但是毫無疑問,有了這層乾係以後,也會讓人合作起來更加和諧。
這一役除了光複南陽、幫庾懌震懾沔中軍隊以外,也是沈哲子想要在南陽換上一個能夠跟本身共同的人選。以是南陽光複以後,譙王司馬無忌便率軍北上,現在南陽與淮南的乾係反而較之荊州還要更近一些。
沈哲子指了指沈勁,然後又望向謝安、陳逵等幾人笑著說道。
因為各方均衡穩進,江東政局便也又規複了安穩,並且因為早前褚翜所主持的清算政務吏治,一時候江東竟有一種政通人和的平和藹氛。
本身就是提早返來,並且天氣也已經不早,沈哲子也就不再調集群僚議事,隻與靠近幾人稍作閒話,聊一聊今次歸都人事見聞。正說話間,庾曼之已經帶著沈勁等一乾少年行入廳內。
此前淮南軍西進南陽,就是為了給庾懌壯威,直接乾掉了南陽流民軍頭中權勢最大的王國。這個王國也是此世最典範的流民帥,自擁部曲或是投南、或是投北,此前奴國雄師南來時,是作為本地人馬進據襄城驅逐桃豹,但是跟著奴國潰敗,便馬上投向荊州。乃至當其人兵敗被殺的時候,在其營帳中竟然搜出來江東朝廷和羯胡朝廷兩副旗令儀仗,可見這類事做的有多順手。
以是,將來北伐的主力,首要還是淮南軍和徐州軍。
當然,這也不是因為沈哲子信不過庾懌,而是因為庾懌眼下還在消化漢沔,以及西進漢中,打掃漢中的處所權勢,對蜀中的成漢停止擠壓。現在荊州北地固然已經冇有勁敵,但是因為有著西麵成漢的存在,荊州軍仍然不敢大範圍離鎮遠上,也就無從大力共同北伐打算。
當然,淮上各路人馬也不成能一向就這麼傻等著,比及荊州處理成漢才策動大範圍的北伐。以是荊州方麵能夠供應的助力,也就隻要南陽這一起人馬。就連襄陽之眾,都需求共同荊州本部對漢中和蜀地的打擊。
台內最大的野生作動,便是早前擔負會稽內史的江夏公衛崇,在肯定成為天子丈人以後得以入台,代替虞潭執掌護軍府。對於這一點,台內都無太大反對聲。獨一有些絕望的能夠就是庾冰,他本來是但願二兄庾懌能夠在荊州發力助他在台內居顯,如此兄弟表裡並立,陣容無疑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