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總結(下)[第1頁/共3頁]
但尚晉峰也指出,從另一個方麵來講,東南亞的華僑確切是一支能夠拉隴和合作的力量,因為華僑在東南亞各地都有必然的人數根本,並且此中不乏有钜富,財力也是能夠保障,但因為貧乏同一的構造或是強力當局的支撐,是以華僑遍及政治職位都不高,團體看除了少數富商以外,大多數都是受壓迫的狀況,而既使是華僑富商,也要麵對歐洲本錢的擠壓,狀況也好不到那邊去。
“以上就是舊時空裡日俄戰役的根基過程,而在本時空裡,戰役的過程也不會有太大的偏差,畢競目前也隻要這一條線路。那麼我們的作戰打算,就是以舊時空日俄戰役的根基過程為根本製定,在日俄兩國開戰的前期,我們先應按兵不動,坐視兩邊撕殺,參與的機會最好是定在對馬海戰的時候,因為這時兩邊的陸軍都己傷亡慘痛,戰役的勝負取決於此次兩邊水兵主力的大決鬥,而我們出動全數艦隊,以5艘當代兵艦為核心,在合適的機會插手疆場,進犯日俄兵艦,力圖一舉全殲兩國艦隊,起碼也應當重創他們,使其有力再戰從而讓我們全麵掌節製海權,然後封閉對馬海峽,堵截日本與朝鮮的海上運輸線,完整堵截日軍的補濟。”
本來這個集會早就應當停止了,因為開端的作戰打算在4月初的時候就大抵製定出來,隻是產生了爪哇護僑行動,水兵的3名重量級職員都到爪哇去了,這才遲誤了兩個多月的時候,並且現在日本己經在向華東當局收回軍事合作協商的要求,在此之前華東當局天然要先有一個本身的計劃。
不管如何樣,當局、陸軍、水兵都能夠算是發了一筆小財,可見兵戈賠款確切是來錢的最有效手腕之一,而這此次華東當局才獲得了650萬英磅的賠款,和清廷曆次的賠款比擬底子不值一提,第一次鴉片戰役清廷補償了6000萬白銀,約合2000萬英磅(當時白銀對英磅的彙率約是3:1);甲午戰役補償了2億3千萬白銀,約合6000萬英磅(當時白銀對英磅的彙率約是4:1);而在舊時空裡,辛醜條約的賠款更是高達4億3千萬白銀,約合7000萬英磅(當時白銀對英磅的彙率約是6:1)。當然這些賠款在當時的天下範圍還並不算高的,在普法戰役中,法國對普魯士的賠款更是達到驚人的50億法朗,約合2.5億英磅。可見在戰役賠款方麵,另有龐大的潛力能夠發掘。
軍委對賠款也停止了分派,水兵獲得了250萬英磅,而陸軍獲得了150萬英磅,固然陸軍在爪哇打的仗要多一些,但水兵纔是護僑的首要力量,不但派出兵艦將陸軍送到爪哇,並且一向管束威攝著英國艦隊,彆的水兵也一向都是軍費的大頭,是以水兵多分一些也在道理當中。
護僑艦隊的總結也讓軍委非常對勁,因為這不但為華東當局今後向東南亞擴大堆集了經曆,並且此中的行多經曆,都能夠利用在將來的日俄戰役中。
總結結束以後,羅嶽又歇息了兩天,7天假期也全數結束,兵士們都回到虎帳裡,重新開端了練習。
而這筆賠款的分派計劃也肯定下來,扣除耗資用度以外,軍隊將獲得此中的大頭,一是400萬英磅,剩下的約140萬英磅則歸當局統統,實在140萬英磅也不算少了,拆算成銀元約莫是1200萬元,差未幾占到客歲財務支出的1/5擺佈,能夠算是一筆龐大的分外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