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紅樓之拖油瓶 -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第2頁/共5頁]

直到此次陳珪諫言太子殿下徹查兩江宦海之事捅了馬蜂窩,又被賢人欽點為欽差南下賑災,滿朝文武皆覺得陳珪此去凶多吉少,王靜忠本著自撈油水,也是為了奉迎朱紫的意義,終久按捺不住的出了手——先是挑撥人一紙狀書將張允告上衙門,隻說他假借皇莊之名,低價爭買良田倒是替本身謀私利,反而廢弛了聖上清名。然後又告張允一個賬目不清的罪惡,隻趁著衙門將張允押入大牢時清查賬目,參張允一個貪墨糧餉,以次充好。

說者偶然,聽者倒是成心。尤老太太原冇想到這一層,現在聽了兒子這一番話,心下卻開端策畫開來。她倒不是有甚麼壞心,隻是純真不喜張家的身份——總叫她想起兒媳婦乃是再嫁不貞之人,連個誥命都封不上,內心少不得犯膈應。

總不好讓孃舅去求太子,再讓太子蠻不講理以勢壓人罷?

三姐兒當然不想因著些許小事同舅家生分了。何況陳氏現在能拿捏得住尤子玉,雖有陳氏短長之處,卻也是尤家式微,比不上陳家勢盛,因此尤家世人等閒不敢獲咎陳氏之故。倘或兩家情勢調轉個來回,且看尤家的那一門難纏的親戚,便曉得尤氏母子能安然順利的掌管族中這麼多年,也不是甚麼好相與的。

邱氏見狀,也無可何如了。隻得看向三姐兒。

陳氏且不曉得尤老太太這一番考慮。這一日她馳驅的也累了,且又挺著大肚子,便向老太太告了乏,任由尤子玉扶著她回了正院安設。

三姐兒見問,當著張家世人的麵兒,且不好說甚麼。隻等著又酬酢客氣了幾句話,陳氏也不準張家三口就這麼孤零零的家去,便留著人在客房住下了。

目今且說陳氏母女聽了這一番話,方纔放心,見天氣不早,隻得告彆回家。及至到了尤府,尋張家母女交代了一番,喜得邱氏唸佛不迭。趕著陳氏伸謝。正說話時,尤老太太派人來傳晚餐,世人少不得一齊到了上房。

邱氏哭聲一頓,細想了想,因說道:“隻恍忽聞聲人說是賢妃娘娘,也並未曾聽得逼真。”

最關頭的是這些罪行樁樁件件鐵證如山,張家即便是想回嘴,都回嘴不了。

又因王家祖祖輩輩都是土裡刨食兒的老百姓,乍一見了這經管皇莊吃皇糧的好差事,少不得動了心機。明裡暗裡的同王靜忠說了幾次,又明言倘或自家接了差事,也虧不了王靜忠的好處如此。

三姐兒隻覺心下一沉,這件事情恐怕冇戲了。彆說他孃舅現在還在江南忙著賑災一事,即便是孃舅回京了,現在王靜忠拿著張允貪墨賦稅,以公謀私的證據想要發落人,孃舅也不好迴轉的。

伉儷兩個枕邊衾內的臥下,陳氏仍舊笑問尤子玉,可曾因著先前老太太的話心生芥蒂,抱怨她行事不全麵?

賢妃娘娘……那不就是三皇子的生母麼。

豈料萬事俱備時,張家的姻親陳珪卻陰差陽錯入了賢人的眼,厥後又巧舌令色湊趣上太子一脈,在朝中混的風生水起。那王靜忠且算油滑老道之人,見了這幅景象,便不敢等閒行動,隻得熄了此心。

這王靜忠少年家貧,且又是個天閹,昔年故鄉鬨蝗災,赤地千裡顆粒無收,王靜忠為了百口能活命,便狠了狠心把本身賣了幾兩銀子,經老寺人援引立了文書,淨身入宮。在宮裡摸爬滾打了二十來年,好輕易湊趣上朱紫,當了個監察收租的鎮守寺人。出宮後的第一件事兒便是派人至故鄉尋了父母兄弟,又從本家中挑了個聰明靈巧的子侄過繼到本身名下,承了香火。那孩子的父母,也沾帶著得了些香火情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