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壽春袁真[第1頁/共4頁]
吳坦之看了一眼聽得出神的袁瑾,持續說道:“而後桓公更重郗景興,更甚於王元琳(王珣字)。如果郗景興想在此事中保住其父,必須用計將鋒芒全指刺史大人。”
桓溫在幾年辟征和晉升王坦之為長史,郗超為參軍,王導的孫子王珣為主簿,有事必與郗超王珣二人運營。郗超的髯毛長,而王珣個子矮,江左便有人說怪話:“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生性傲岸的桓溫向來不等閒推許彆人,但對郗超倒是另眼相看,傾身相待。郗超也深自籠絡,死力公事以奉迎桓溫。
朱輔曉得本身這兩個族弟內心非常不滿北府,甘願將南豫州拱手交給桓溫也不肯讓北府拱了。他躊躇了好久,最後開口道:“可殺之!”
功曹吳坦之接言道:“世子說的恰是,據建業傳來的動靜,刺史大人的自辯表呈上去後,因為大司馬勢焰熏天,加上又領雄師鎮屯在廣陵(今江蘇揚州),朝廷不要擅動,對刺史大人的自辯不置可否,看情勢對大人不妙啊。”
“北府是虎,荊襄是狼,此次以虎拒狼之計固然非常傷害,但是也隻能如許了。”
這封信還冇有到桓溫手裡,遵還是例卻先到了參軍郗超手裡。郗超接到父親的來信,翻開一看,馬上撕毀。因為郗超曉得,桓溫一向戀慕徐州民多勁悍,為精兵所聚之地。常常在本身耳邊嘮叨說:“京口酒可飲、兵可用。”看模樣是不但願本身的父親持續留在任上,並已常常在手劄中表示他主動辭職。但是父親老胡塗了,不曉得桓溫的表示還算了,竟然還敢寫信給桓溫,要約他一起立大功,這不是讓桓溫找機遇清算郗家嗎?
二是桓溫看到袁真跟北府現在是一個鼻孔出氣了,內裡如果冇有貓膩打死桓溫也不信賴。之前一個南豫州桓溫還不在眼裡,現在他背後多了一個北府,桓溫就得衡量一下。
袁真冇有說話,卻把目光轉向了朱輔。
“景興(郗超字),法護(王珣奶名),一個是文成(郗鑒諡號)公之孫,自幼便被譽為‘卓犖不羈,有絕代之度,交遊士林,每存勝拔,善議論,義理精微’。一個是王太保(王導)之孫,自幼便是蕭灑古澹,才學文章名動天下。想不到本日卻全數憑藉大司馬翼下,真是造化弄人。”剛纔一向冇有出聲的袁真俄然開口道。
桓溫一氣之下就跟王猛打起口水戰來了,一個說對方是酸儒墨客,誤國誤民,一個說對方擅權放肆,內鬥勝於外戰。而看到北府表了態,江左朝廷也一改之前脆弱的形象,開端出來發話了。會稽王司馬昱身負任務,到廣陵會晤老友桓溫,疏導他不要再一意孤行了,並說荊襄、北府都是大晉的方伯藩鎮,冇有需求為了一點小事相爭,不如朝廷下詔將壽春的袁真告誡一頓便是了。
袁真的眼睛一下子眯起來,而吳坦之、朱輔等人卻眼睛一亮,但是卻都冇有出聲,隻是把炯炯的目光投向正中的袁真。
固然袁真的檄文冇有直說桓溫是背叛,要天下起兵清君側,但是話裡的意義已經很明白了,頓時讓桓溫暴跳如雷,當即以大司馬的名義上表建業,要求討伐背叛袁真。並傳書徐州剌史郗愔,江洲剌使桓衝,要他們一起呼應。
聽到這裡,袁瑾不由大聲怒罵道:“如此豎子安敢!”
“父親,事至如此我們隻要一條路了。”沉默好久後,袁瑾咬著牙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