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尋到由頭[第1頁/共2頁]
身為天子,陸承啟早就看這些富得流油的和尚不爽了,能不能藉著摩尼教的由頭,把信佛的人丁節製下來?
“幸虧本身防了一手,留著虎翼軍在梁山……好吧,我是本身往本身臉上貼金了……”陸承啟表情大起大落太快,忍不住得意起來。
諸位大臣心也落地了,然後“絕戶計”就出來了:“陛下,臣以為摩尼教煽動百姓,應予與肅除,不然後患無窮!”
陸承啟嘲笑道:“世上哪有這等功德,坐著唸佛就有飯吃?朕嘗聞天竺有一種苦行僧,本身勞作贍養本身。天竺僧侶能行,為何大順僧侶不可?”
危急臨時消弭了,陸承啟鬆了一口氣。他還算熟知宋朝汗青,要說北宋是被宋江、方臘等叛逆拖垮的,那不實際;要說一點乾係都冇有,那也不實際。要不是宋徽宗本身作死,群臣跟著作死,北宋再如何華侈,也輪不到宋徽宗亡朝的。再加上汴梁的陣勢過分一馬平地,也埋下了亡朝的禍端。如果當初趙匡胤果斷一點,遷都洛陽的話,或許北宋另有救。
話語裡的機鋒,讓這些真正的朝廷重臣,有種心驚膽戰的感受。內閣大臣衛須驚摸乾脆地問道:“陛下何出此言?”
小天子都點頭定案了,這些大臣也隻要履行小天子的旨意。實在信佛的官員還是少數的,畢竟在很多民氣中,佛還是“夷蠻”傳過來的,他們更情願信玄門。但更多的人,連玄門都不信,隻信儒家。所今後代有學者說前人冇有信奉,實在是不對的,就如同讀書人,他們能夠過廟也拜,過觀也跪,但說到信,他們還是甘願信賴儒家學說。儒家是不是信奉?在陸承啟看來,這就是信奉!不然,你如何解釋得通讀書人的抱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信奉啊!(未完待續。)
在場的都是官僚階層,家中誰冇個幾畝田?一聽到交稅,中書舍人劉庚就有點敏感了:“陛下,這開征僧侶羽士之稅,是否有點不近情麵?畢竟僧侶苦修,並無產出……”
內閣大臣朱緒纔此言,也有人附和。分歧前朝滅佛,此舉算是比較仁義了。
其他的大臣紛繁附議,陸承啟也有這個心機,但他俄然遐想到宗教人士,是不是有點多了。前朝滅摩尼教,也是因為信教的人愈來愈多,垂垂不事出產,靠著田產度日。如果天下百姓都這般,社會如何生長?
陸承啟點頭決定道:“朝廷對於宗教,不倡導,也不鼓勵。凡是無度牒者,一概出家。廟產歸入農稅,一概征收。至於摩尼教,定性為邪教,製止傳播,登載諸報,昭告天下。”
大順現在也有了些近似北宋的苗頭,一些彆有用心的人在暗中搞事情。一個國度的事情,不成能全都擺在檯麵上,總有一些老鼠,在暗中窺視著,冷不防就化成毒蛇,跳出來咬你一口。
大臣中,也有信佛之人,但向來不會想這個題目,一聽陸承啟提起,他們就有點警悟性了。陸承啟持續說道:“……前朝亦曾滅過佛,皆因僧侶實在過分度。朕初創皇家銀行,才堪堪止住他們貪婪之罪。若非如此,今後恐再生禍端。”
他這一揣摩後,群臣說得話都聽不出來了,直到理清了思路,才緩緩地說道:“摩尼教自是要製止傳播的,但依朕看來,其他諸教,亦非良善之輩。”
曉得了小天子的情意,有人就擁戴了:“前朝韓愈雲,‘今其法曰: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養之道,以求其所謂清淨寂滅者。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度,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今也舉蠻夷之法,而加上先王之教之上,多少其不胥而為夷也’。現在看來,也有幾分事理。朝廷就算不抑佛教,亦要使其減少信徒。大家都做了和尚,這是斷絕人倫啊!陛下,臣以為,該當使禮部嚴格節軌製牒,清查天下寺廟僧侶人數,無度牒者,一概清回籍裡,勒令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