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袁術是不是傻[第1頁/共2頁]
南有孫策,東有呂布,特彆是呂布鄙人邳大敗袁術七軍,使得袁術精銳喪失一空,南又有孫策造反。
如果曹操在匡亭敗北,袁術雄師就能長驅直入兗州,有了兗州就能取青州。
最後清算劉璋,天下得以同一。
袁術身為袁家最傑出的三大擔當人,聰慧方麵不必思疑,不然他也不能成為漢末第一諸侯,更彆提一起高升,從曆任表裡,又升河南尹、虎賁中郎將、折衝將軍。
過一把天子癮纔是袁術稱帝的首要啟事,而是袁術昏了腦筋,或者說傻。
袁紹不甘心失利,再伐兗州,又被曹操擊敗,還喪失陳國,纔不得不向南向東生長。
要曉得孫堅跟朱儁、張溫混過,這兩位大佬可都是儒將。
莫非說袁術冇有政治腦筋?
可見袁術不傻,傻得話能收伏江東虎將孫堅。
看廢帝後、睡龍床、亂後宮的董卓,不也是自稱相國、號尚父,以獻帝之名統治天下嗎?
莫非說袁術腦筋不敷用?他傻嗎?
袁紹敗於官渡一蹶不振,袁術回到汝南,退至壽春,還主動開辟揚州,打擊徐州,這無疑是在跟曹操搶時候、搶地盤。
可惜袁術時運不濟,劉備、呂布都比陶謙耐打,最首要的是袁術敗於匡亭,喪失潁川、汝南士族之心,使得潁川士族投奔曹操,汝南士族投奔袁紹。
一小我喪失了大誌,天然就樂於享用,局勢敗儘,天然要過一把天子癮。
如果袁術冇有政治腦筋,為何不接管董卓大將軍的職務?
明顯袁術不傻。
漢末,諸侯逐鹿天下,然卻無人敢稱王,乃至公開造反者都冇有,不但如此還要拉著漢室大旗。
漢時一向傳播白馬之盟,非劉姓不成稱王,光武時亦如此。
袁術稱帝後,就突破漢末政治格式,或者說引得故意之輩就能趁機而起,可惜曹操也好、袁紹也罷,都是心機深沉之輩,劉表又是軟弱性子,使得袁術戰略落空。
袁術權勢最盛時,全居南陽、豫州、小半個揚州,還想介入兗州,可惜他碰到漢末梟雄曹操。
袁術能夠說內憂內亂,大好情勢數年間喪儘,盟友陶謙滅亡,公孫瓚屢戰屢敗,使得袁術大誌不再。
終究又苟延殘喘一年多方敗亡。
當然這隻是胡想,但是袁術權勢之刁悍可見一斑,連江東猛虎都是其部屬,怎能說其冇有政治腦筋。
袁術冇有政治腦筋,如何跟公孫瓚、陶謙構成政治聯盟,打壓的曹操跟袁紹聯盟幾近抬不開端。
為何獨獨袁術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開稱帝?
徐州陶謙是其盟友,二人可朋分青州,厥後掃平荊州劉表,再派人取江東,袁術就有天之二。
黃河北有公孫瓚袁紹,董卓大誌不再,結合王允就能滅掉董卓,趁李郭內鬨殺進長安,可得三輔,然後殺入幷州,與公孫瓚圍獵冀州,袁紹可定,再與公孫瓚決鬥,河北可定。
董卓入京後又逃出都城,篡奪南陽郡,自任南陽太守,董卓以大將軍之位拉攏袁術,袁術都不分開南陽。
袁術的稱帝可謂突破白馬之盟,若真有野心之輩趁機而起,袁術說不定還真能苟活幾年,可惜麵對曹操、呂布、孫策、劉表幾人的聯手進犯,袁術實在撐不下去。
就連董卓身故時,也不是因為三國演義上那般獻帝欲讓位於他而喪命,而是春季獻帝抱病,病好召董卓相見,董卓無備才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