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廬江劉勳(謝謝壞susu大大的打賞)[第1頁/共2頁]
劉勳竟然不樂意,又派人打仗曹操,曹操要求仍然是要其獻郡而降。
原幽州刺史劉虞之子劉和被劉備任命為太仆,兩位宗室被劉備委以重擔,實在就是在奉告天下劉姓宗室,來投晉軍,起碼能保住祖宗香火,說不定還能博一高位?
此時豫章郡在朱皓,朱皓乃劉表所置,孫策乃欲借劉勳之手滅之。
劉曄想來思去,還是投奔劉備的好,起碼兩個敗落宗室之間還能漸漸一點點信賴,比如劉璋現在就在長安過得很好,劉備為安撫天下宗室,特封其為宗正令。
劉勳自發得得計,實在劉瀅等保皇派天然樂得領受劉勳這等太守的投奔,他們投奔的越多才氣製衡權勢越來越大的曹操。
總之一句話,廬江失不失他不曉得,他劉勳能活。
劉勳聽完神采一垮,投奔晉王,晉王要的是全部廬江郡,丟了廬江郡即這十萬袁軍,他劉勳最好的成果就是坐一大族翁,劉勳不甘呐!
可惜冊封劉勳的聖旨還在路上,孫策朝貢的使者已經達到許昌,為了穩住孫策這頭猛虎,或者曹孫聯盟的風頭完整壓過了劉勳。
劉曄聽完點頭,廬江郡主宰是劉勳,不是他劉曄,劉曄隻不過是一個處所豪雄罷了,落魄宗室。
實在劉曄並非如此想,憑他的本領,以及汝南平輿許邵的評價,就算是個店主董家都能博個高位,可惜他生在宗室家中。
自黃巾之亂以來,廬江郡數番易手,自陸康擔負太守後才穩定些,後被孫策討平,孫策本覺得能占廬江,未想袁術將廬江太守封給其故吏劉勳。
比及孫策真的宣言要離開袁術,袁術已有力出兵江東,隻能讓劉勳本身招募兵力,袁術接連敗北,劉勳天然感到危急,不但大肆拉攏劉曄等一乾本地士族,並且自募屯兵於皖。
權力,這東西拿起來輕易,要罷休實在太難了。
劉勳憂?如何應對四雄,曹、孫聯盟攻徐州,他恰好能夠趁機攻豫章,一旦曹孫聯軍破了徐州,轉頭攻他時,他能夠獻徐州給劉備,本身逃往豫章,使三雄戰於廬江。
“還是嚐嚐吧!”
孫策使者送來厚禮,又將孫策的意義說出來,隻要劉勳不趁機攻打江東,孫策能夠坐視劉勳拿下上繚。
畢竟冇誰情願看到前朝宗室把握大權。
劉曄正打仗晉軍,俄然孫策起兵來攻,隻是跟劉勳軍月朔交兵便敗退歸去,厥後才聽到動靜周瑜率雄師往襲徐州廣陵去了。
劉勳大怒,隻能在謀士劉曄的獻計下派人前去許昌小天子處朝貢,但願獲得一個名分,有了名分就跟曹操一家,曹操還能滅他嗎?曹操滅他就是要脫了支撐漢室的外套。
劉曄道:“使君,為今之計隻要求救於晉王。”
江東空虛,本來孫策還想以攻代守,冇想到袁術潰兵如此難纏,竟然初戰便告大敗,隻能派使者前來送禮。
劉勳不明事理,劉曄冇需求陪他一起去死。
不過劉曄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投奔晉軍,最起碼劉備看來最有能夠同一天下,這天下還是劉姓人來做比較好。
孫策一年間打下江東六郡,劉勳多次向袁術建議討伐孫策,但是袁術目光在中原,又自覺自傲孫策不會造反,隻是調派幾個官員南下。
袁術滅亡的時候,紀靈護袁術之後代經六安侯國進入汝南,汝南李通隨即命紀靈為前鋒,率軍攻入六安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