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青州之亂[第1頁/共2頁]
蒲月中,東郡太守臧**檄天下,以青州刺史袁譚不恤民力,殺良冒功為名,令高順為前鋒,統兵數萬入青州。
呂布大怒,兩邊重新對峙,袁術亦在劉備的甲械引誘下重整旗鼓,命張勳率部出汝南,威脅陳國。
兩邊戰於漯水之北,晉軍大將郝昭破袁譚大將呂翔,並斬其首。
徐榮自進入東郡,星夜舉兵而來,不救高唐,反而冒充袁軍直取平原,平原守將無妨,被徐榮偷襲勝利。
袁譚繼而率兵攻太高唐,督軍猛攻高唐。
王修不知所蹤,高順與魏續彙合淳於,繼而合兵取北海殘剩諸縣,管統見狀複逃至海上。
臧洪留徐榮在平原襲擾袁軍,親督軍南下,彙合臨淄郝昭,以郝昭軍益國,高順攻劇縣。
建安元年蒲月,劉備出晉陽,自井陘至中山元氏,袁劉大戰正始開啟,兩邊沿太行山開戰,烽火延綿近千裡,各自投入雄師十數萬,成為漢末以來,僅次於討董之戰的戰事,天下為之諦視。
隨即郝昭彙合高順,二人前後克平壽、營陵、朱虛,又於複甑山大敗王修殘部。
其前鋒大將呂曠為為其兄複仇,出馬邀戰高順,成果被高順所斬,其部大潰,隨即高順直取袁譚本部,其部潰,而後臧洪雄師遞進,袁譚連夜逃回平原,死守平原不出。
但是兩邊各據要隘攻防,使得這場大戰黯然很多。
晉軍本來在益州的權勢就薄弱,被袁軍財賄一鼓勵,當即舉旗造反,益州太守王商隨即派兵征討。
荊州劉表雖故意卻無膽,特彆是蔡瑁等諸將極不肯與晉軍交兵。
袁譚麾下士族聞言紛繁離散,時甘陵諸國援兵至,袁譚才緩過一口氣,可惜其已有力打擊。
西涼諸郡不穩。
涼州,李傕、郭汜亦率軍襲西平,鞠演嚴守西平不出,李傕、郭汜隨即殺入金城等地。
孫策正忙於安定嚴白虎及南越之亂,顧不得中原之戰,何況更遠的河北之戰。
劉備隨即養其子毋丘儉於府,令馬騰為征西將軍、隗裡侯,第一任西域都護府多數護,以張既為長史、楊秋、韓德為大將,鞠演加封為西平太守,蔣石為討虜將軍,圍殺李傕、郭汜後,進擊河西諸郡,又掉張濟為鎮西將軍,蘇則為參軍出西涼,為馬騰後衛。
袁紹無法,隻能派使者連番出入荊州、江東、巴蜀、西涼諸地。
管統乃海賊,被袁譚詔安後封為東萊太守,管統向來劫奪青州臨海諸縣,青州之民深受其苦。
袁譚聞之大驚,隨之親率雄師去戰臧洪。
鮑超亦在酸棗一線虛張陣容,於禁督軍進入潁川,有取兗州之勢。
郝昭隨即兵臨臨淄城下,管統與之交兵,隨即被郝昭所破,管統連夜退回樂安臨海數縣,樂安大部複為劉備軍統統。
在渡黃河時遭到高順陷陣營的攻擊,袁譚軍大敗,袁譚再次棄軍而逃。
管統自海上來,樂安諸縣疏於防備,成果為管統所乘,樂安落入管統之手,又有青州治中王修在北海督糧,引黃巾賊襲北海,北海複為袁譚統統。
李傕、郭汜一敗,諸胡皆被諸郡郡兵討伐,加上馬騰的威名,河西諸郡之亂被安定,張濟坐鎮西涼,馬騰反擊西域。
平原一淪陷,袁譚大驚,倉猝撤兵回防平原。
臨淄令王豹一邊緊守城池,一邊向晉軍求援。
袁譚逃過黃河,收攏潰兵,數萬雄師過黃河,隻稀有千人返來,袁譚無法下收平原諸縣縣兵,又強征民壯回攻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