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廷議(3)[第1頁/共2頁]
趙光義再次大笑一聲:“好,那此事便就此定下了,樞密院馬上下達軍令,命三衙備好兵馬,待出征率臣和出征時候定下後,頓時開赴遼國。”
無貳言,那就是同意出兵了。
一旁的趙穀聽到這個名字不由來了精力,這個名字在後代的著名度但是極高的,比起趙光義來有過之無不及。
“金刀楊業!”趙穀一字一句的說道。
但楊業終歸是戰死了,潘美返來後也被削去了官職和爵位,固然厥後又被補上了,但他的名聲畢竟是毀了,自那過後,他便整天待在家裡不出門,也向來不來上朝,趙昌言這纔在提到他時會這麼扭捏。
和他一樣的,魯國公曹彬在那次北伐中戰績也不好,返來後也遭到了呼應懲辦,隻不過魯國公治軍甚嚴,有閻王之稱,並且那次北伐失利並非他的錯誤,是以朝堂之上眾官員對他都非常諒解,不像潘美那樣累死楊業,導致無臉見人。
紫宸殿內,聽到潘美的名字,世人皆是不作聲了,就連趙光義也不例外,他並非不想重新啟用潘美,可楊業剛死冇幾年,此時若啟用他怕是會引發非議。
“這個……。”張齊賢看了看趙光義,又看了看頭髮斑白的魯國公,彷彿欲言又止。
趙穀一愣,如何又叫到我了?這類點將之事總不會也拿來問我吧?
魯國公衝動的快速上前一步,語氣哽咽的抱拳道:“臣曹彬領旨。”
要曉得,宋朝昭勳閣固然是仿唐朝淩煙閣而建,但唐朝時崇尚武力,是以淩煙閣**奉的功臣多為武將,文臣未幾,而宋朝昭勳閣卻恰好相反,它的內裡是文官多,武將少,曹彬和潘美能以武將之身進入此中,足可見他們的功績之大。
隻聽趙光義道:“趙穀,關於出征的主將一事,你有甚麼觀點?”
據史料記錄,當初大宋第二次北伐,曹彬、楊業、潘美平分三路打擊遼國,卻因糧草不及時而潰敗,楊業為了保護雄師撤退被活捉,最結果斷不肯投降,於牢中絕食而死。
“愛卿心中可有人選?”趙光義問道。
趙光義見趙穀的神采不像作假,但他如何也想不通,楊業不是都已經戰死了嗎,如何能夠領軍出征?
趙光義卻恍若未聞的又點了點頭:“聽聞趙穀一席話,朕不由茅塞頓開,呂愛卿呀,此事你看?”
趙光義倒是哈哈一笑:“好好好,不愧是我趙家兒郎。”
好狂的口氣!這是世人對於趙穀此時的評價。
呂蒙正半天冇作聲,終究幽幽歎了一口氣:“臣……無貳言。”
趙穀有來由信賴,照此推斷的話,若宋朝也跟唐朝一樣崇尚武力,對武將大加讚美嘉獎的話,那以曹彬和潘美的職位,怕是毫不會輸於唐朝程咬金、秦叔寶等人。
究竟證明,想甚麼來甚麼,趙光義公然就是想問趙穀點將之事。
此次廷議,倒是為了籌議出此次出征的率臣,也就是率軍兵戈的將帥。
趙穀無法,隻得答道:“臣覺得方纔這位大人言之有理,韓國公潘美曾出征遼國,對那邊的環境比較體味,若以他為一起主將,想來會事半功倍。”
對於曹彬和潘美,趙穀內心一向是保持著崇拜之意的,啟事無他,隻因為在後代某位宋朝天子的阿誰年代裡,製作了一個昭勳閣,其**奉了二十四位對大宋有著出色進獻的功臣,史稱昭勳閣二十四功臣,潘美和曹彬恰是此中排名相稱靠前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