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禦衣[第1頁/共3頁]
那小宮女道了聲“諾”,便回身出去了。楊璿璣起家來到屏風前候著,半晌,門外一陣環佩叮噹,宮人們引著三個宮裝婦人走了出去。為首的婦人年過五旬,慈眉善目,恰是钜鹿侯卞奎年的夫人卞佳氏,身後的兩個婦人年紀頗輕,特彆是阿誰紅衣少婦,生得甚為妖嬈,進得屋來,便左盼右顧,一身裝束更是珠光寶氣,生生將世人都比了下去。
楊璿璣隻是低著頭輕聲說道:“後宮之事,全憑大院君大人做主。璿璣天然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嫁隸隨隸,嫁侯隨侯罷了。”
紫漪歎了口氣:“燕雲蜜斯一來,殿下每次還不是把宮中翻個底朝天,儘把好東西賞她了,那些好緞子您攢了那麼久,這會兒連做彩燈的碎料都冇了呢。”
楊璿璣卻道:“現在尚是正月裡,皇祖母的生辰亦在麵前,再加上春闈剛過,我們宮中天然要高興些纔好。”她看了一眼麵前的少女,莞爾笑道,“紫漪,叫綠意她們去做些彩燈、牙牌甚麼的,儘量玩鬨些,冇事兒就叫幾個小丫頭踢踢毽子、捉捉迷藏,奉告她們,我們宮裡的端方不必大麼鬆散。”她的臉上笑盈盈的,眸光倒是極淡的,看不出悲喜,“本宮性子脆弱,搓圓搓扁都無妨,天然也管不得她們啦。”
楊璿璣又與卞佳氏諸人聊了一些女紅針法,三人坐了半晌,便起家告彆。楊璿璣又贈了很多綾羅布匹、香囊步搖,才命宮人們送三位夫人出宮。待三人走遠,她卻仍然靠窗而坐,看著宮人們在院中灑掃,怔怔入迷。近旁服侍的阿誰粉衣宮女走近她的身邊,輕聲道:“帝姬莫要太憂愁,船到橋頭天然直。”
卞佳氏道:“帝姬親身相迎,實在是折煞老身了。吾等依例進宮覲見皇太後,又去各宮拜見,方纔剛安閒太嬪處過來。”她細細打量著楊璿璣,“殿下年事漸長,更加斑斕端莊了,倒有些神妃仙子的風味,讓人見之忘俗。”
三人起家謝過,卞佳氏和柳氏走上前去細細品鑒,劉燕雲卻仍然端坐著喝茶,道:“帝姬莫要見怪,臣妾對女紅之事一竅不通,儘管下人們服侍著便是。”
柳氏笑著上前持了楊璿璣的手,道:“帝姬內疚,害臊了呢。”她撚動手中的香帕掩唇吃吃笑道,“黃花閨女家畢竟臉皮子薄,我們也彆調侃殿下了。”她拍拍楊璿璣的手,道,“殿下可另有豔色一些的緞麵?臣妾大膽,想向殿下請教些針法呢。”
楊璿璣又指著另一幅道:“少夫人感覺這幅如何?”
楊璿璣卻笑道:“這也算不得甚麼,你方纔不是聽到了,劉燕雲誇我的技術比她們家的繡娘還要好些呢。”她站起家,“本宮實在是受寵若驚啊。”
楊璿璣引著三人落座。宮人們順次端上茶生果品,楊璿璣與她們嘮了些家常,談些閨門趣事,倒也舒暢。卞佳氏的目光落在楊璿璣案上新繡的繡品上,不由讚道:“帝姬的技術更加地精進了。”
楊璿璣笑道:“此乃《關雎》。”她目光深幽地看著柳氏,緩緩吟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楊璿璣天然認得她,她是武侯劉褔樓的長女,名喚燕雲,客歲新嫁吏部尚書秦麓的公子。劉燕雲自小便出入宮禁,頗得劉太後的歡心,又與楊小巧交好,其夫尚未有功名,不過蔭了禮部的一個虛銜,她卻已經封了二品誥命,在宮中甚為失勢。劉燕雲身側的命婦年事略長一些,乃是右司承梁孟甫的小兒媳柳氏。柳氏邊幅平平,一身月白緞的襖子甚是素雅,五官亦長得寡淡,悄悄站在那邊,總讓人忘了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