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仙風道骨張三豐[第1頁/共1頁]
至元元年(1264年)春季,張三豐遊至燕京。當時元朝方纔在燕京定都,詔令舊列有才識的人待用。張三豐申明漸起,開端與平章政事的廉希憲交友為友。廉希憲驚奇張三豐的才氣,向蒙古大汗忽必烈奏表讓張三豐補為中山博陵令。
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張三豐被舉為異才。被保舉當官,但是當官不是張三豐的誌向。
喜好濟公傳奇請大師保藏:濟公傳奇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張三豐獲得火龍真人的傳授,用心修煉,修煉境地達到了能夠陽神出遊之程度,時隱時現,行跡莫測。世人見之,皆覺得是神仙。
元至元二年(1265年),張三豐的父母病逝,張三豐棄官丁憂,不久就斷絕了當官的設法。最後單獨一小我行走江湖。
張三豐把儒家倡導的仁義與道家煉丹的鉛汞畫等號,稱“仙家鉛汞即仁義的種子”。在他那邊,陰陽家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義禮智信和人體五經的肝肺心脾腎是一一對應的。
不久,張三豐入終南山修煉。張三豐在終南山碰到修真者火龍真人,拜其為徒弟。火龍真人因為隱居終南山,故稱“終南隱仙”。其實在名字叫賈得升。
且說宋末元初,在遼寧省的懿州有一怪傑,名叫張三豐。生有異相,大耳圓目,身長七尺餘,風韻魁偉,頂結一髮髻,常戴偃月冠。
張三豐和道長在道觀住了一年,眼睛的疾病漸漸好了,道長就教他讀書認字。張三豐有閒空的時候,會讀儒釋道三家之書,以及醫書,會瞭解大抵意義即止。
張三豐在終南山修道以後,因為平時不修麵貌,又稱“張肮臟”,他自稱是張道陵後嗣。
張三豐在《五德篇》中說:“仁屬木也,肝也;義屬金也,肺也;禮屬火也,心也;智屬水也,腎也;信屬土也,脾也。”心有五德,身有五經,六合有五行,皆缺一不成,心無仁者必無哺育之念,其肝已絕,而木為之槁枯;無義者必無權宜之思,其肺已絕,而金為之朽鈍;無禮者必無光亮之色,至心已絕,而火為之衰熄;無智者必無清澄之意,其腎已絕,而水為之昏涸;無信者必無交孚之情,其脾已絕,而土為之分崩。以是說“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經,德失經失,德成身成,身成經成,而後能夠參讚六合之五行”。為先人習武,養性做出龐大進獻。
張三豐五歲的時候,得了眼病,積久漸昏。當時有個道長名叫張雲庵,乃是方外怪傑。張雲庵道長遇見張三豐,說:此子仙風道骨,自不凡器,須拜貧道為弟子,了脫此眼疾白障。”其母林氏因而同意,把兒子交給道長為徒。
張三豐十三歲的時候,其母親林氏馳念兒子,張雲庵道長也就不留他。因而張三豐拜辭歸家,專研儒家之道。
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玄機直講》、《打坐歌》、《玄要篇》、《無根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