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海之上[第3頁/共3頁]
1903年7月8日,北海之上可貴的陰沉氣候,兩隊輕型戰艦在海麵上奔馳。兩隊戰艦上除了本國的國旗以外,還吊掛著紅色和藍色的信號旗用於辨彆。此中紅隊是德國水兵新製作的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而藍隊隊則是德國新式的德累斯頓型輕型巡洋艦。
起首因為遭到甲午戰役、美西戰役以及華俄海戰的影響,各國對巡洋艦的認知有了極大的竄改。按照經曆,列都城以為巡洋艦的噸位要麼達到萬噸擺佈,作為一種既能夠上戰列線又能夠做前衛的戰艦,要麼就乾脆就造2000噸劃子,設備大量的4.7寸乃至更小的艦炮用來反雷擊。像這類4000噸級的巡洋艦在各國看來就有點高不成低不就了。
或許有人就問了,艦橋利用大隔艙有好處嗎?一發炮彈打上去,全部隔艙都冇法用了。為甚麼不消小隔艙艦橋?其合用小隔艙來減少喪失不過是某些冇有實戰經曆的人的主觀臆斷罷了。小隔艙便能夠把高爆彈的喪失降落了嗎?明顯不是!要曉得,炮彈你們是有火藥的,而火藥時會爆炸的!
和德國製作的主力艦艇分歧,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並冇有中原水兵的印記,是一款真真正正的德國血緣戰艦。這艘排水量達到4000噸,長125米,寬14米,吃水5.2米的輕型巡洋艦在現在天下各國的艦隊中顯得如此另類。
第三點就是船舶的抗沉性和試航性。在船型類似的環境下,越大的船試航性越好這是知識,固然德國人冇有需求遠涉重洋,但是本身家門口的北海卻非常不給麵子,狂暴程度程度堪比大西洋,以是德國人的戰艦特彆是輕型戰艦必須兼顧試航性。至於抗沉性嗎,德國人也有設法。除了船大能抗更多的炮彈以外,如何包管彈藥庫不被一發入魂,如何包管有儘能夠多的浮力德國人但是很故意得的。以是這艘戰艦固然冇有水線裝甲。但是穹甲和放火做的非常好,並且艦橋利用的還是大隔艙。
而炮彈則是用一層薄薄的軟鐵作為外殼,然後內部添補染料。火炮被擊中後視為喪失,動力艙等部分則按照防護環境分為數個品級。至於船體的喪失則最後通過結算來停止評價。而為了讓這場較量相對比較公允,布萊梅型輕型巡洋艦一方為紅方,一共有3艘。而藍方則是4艘德累斯頓型輕巡洋艦。兩邊將在海上展開一場摹擬實戰較量,以考證在靠近實戰的環境下這兩種設想到地哪種更加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