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1頁/共3頁]
改革四年玄月。
李世民稱帝後,以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宇文士及為左仆射,封德彝為右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於誌寧為禦史大夫,中書舍人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
世人看著李元吉痛哭流涕的模樣,心底道,你如許去了,除了自取滅亡另有甚麼其他成果,就算你另有籌算,但如此作態,也太噁心了吧。
除此以外,李世民還引諸衛將卒,習射於顯德殿庭,每日親身練習。
[
徐世績一席話,聽得眾臣紛繁點頭,連李重九也不由讚道:“徐愛卿,這一番話,真是金石之言。”
而高徐道以如許空前強大秦帝國的失利,來提示趙國眾臣,就是現在的趙國與當年的秦國何其類似。
以是曹紋在奏章裡建立李重九考慮伐唐,勿要縱敵。
就在這個月,有臣子上表於李淵道:天子雖功蓋中原,但下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在位之時,差役甚重,東西奔走,未有寧歲。現在太子賢明,擔當儲君,措置朝政,百官獎飾,百姓愛護,微臣請陛下將皇位禪給太子,讓太子早日擔當大統。
幽京,在新建好的臨朔宮內,這一日趙國高低百官堆積。世人都曉得這一次朝會非比平常,不但是幽京官吏,連出鎮在外的周洲,趙欣,大將徐世績,單雄信等人都被調回幽京插手朝會。
李世民革新政治,並礪兵備戰的動靜。當即由傳聞司稟告至幽京。曹紋在奏章裡言,李世民即位不敷半年。清算李唐高低,朝堂為之一新。眼下李世民在位一日,李唐就強大一日,長此以往實在難以瞻望。
“荒誕,李世民篡權殺兄,又逼父退位,如許的暴戾無道之君,不正應當發兵討伐嗎?如何會師出知名!”
大趙的武將文臣向來冇有像這一次堆積得這麼齊的,他們要商討的,是關乎於趙國,關乎於天下的大事。
李重九點點頭道:“盧愛卿,辛苦了,另有哪位愛卿情願出班,言伐唐之弊。”
龍椅上的李重九,對李元吉這一番哭鬨,倒是溫言安撫道:“朕曉得愛卿的憂?,朕也不是說不伐唐了,眼下大殿上百官議事,計於廟算。眾位愛卿也曉得,廟算多則為勝,以是諸位固然直言,朕也是很想聽聽反對攻唐的定見。”
但三日以後,李淵卻俄然下聖旨決定退位。
“現在李唐雖據天下一偶,但李家父子恩德廣施,國度安寧,百姓景從,父子二人皆非無道之君。要突然攻打,恐是興知名之師,乃是窮兵黷武爾。微臣要討伐他國,莫非八個字,厲兵積栗,以待暴主。當初突厥之勢一定弱於大趙,但陛下鐵山一戰滅之,這是為何?乃是頡利倒施逆行,以是才自取滅亡,而並非陛下甲兵堅銳之功。現在李唐海內上安下和,實不成等閒攻打。不如等待機會,待李唐民憂國敝時,可不勞而定。”
趙國海內各方麵戰事已是結束,眼下天下根基安定,唯有李唐在側。
盧承慶道:“陛下,我大趙已建國四年,國勢日強,陛下威烈震懾八方荒遠之地,先剪滅羅藝,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等勁敵,後平塞北定江南,如拾草芥,但是微臣覺得善作者一定善成,善始者一定善終,古來明君聖王深知創業守成之不易,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
當年苻堅固施混一四海的政策,對敗北之品德外刻薄,每滅一國,均授其君臣以官爵,並使統領舊部,推行霸道之政,這使得苻堅的秦國滾雪球普通的強大,最強時,他糅合漢、氐、羌、鮮卑、羯諸族的人馬,兵力達百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