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為了陛下[第1頁/共3頁]
幾名官吏聽了都是訝然問:“使君不是馬不斷蹄就要前去都裡鎮嗎?為安在此下榻。”
周洲點點頭道:“陛下早有先見之明,在此設立了四周水軍大營,將北海包括此中。”
周洲挑開簾子,但見麵前恰是三岔河港,但見前剛恰是河口的出海口,海天相連處一片碧波浩淼之狀,到了近處海水河水交彙處可謂涇渭清楚,十幾三桅戰船正駛向港口,吊掛著趙字軍旗的趙軍海軍戰艦已開端練習。
周博道:“是啊,你看!隻要守住登州,都裡鎮兩地,就即是扼住了北海之口,北海之上任我大趙艦船隨便馳騁,而掖縣乃是我大趙水軍造船之所,而三岔河口乃是河海交彙之所,居中貫穿,商會來往。”
那名官員聽了周洲這麼說道:“周使君說的是,滄海桑田莫過如此啊。”
周洲驚奇道:“周使君,為何為此有利可圖之事?”
周洲聽周博這麼說謙遜道:“還不是使君的汲引,鄙人那裡有本日。”
周洲入了郡守府拜見周博。周博見了本身這位熟行下非常歡暢道:“賢侄啊,老夫早曉得你並非是池中之物,本日終究一飛沖天了。”
眾官吏聽周洲訓話,當下一併點頭,心道,迎來送往本就是宦海上的常理,這位上官不近情麵也就罷了,還數落那些人一番,這等為官之道,竟然也能汲引為郡守,還真是奇了。
說到這裡,周博從案牘上取出一個海圖道:“這是數年來,海商們在遼東所繪的海圖,幾個海商手裡都有一副,比當年來護兒征遼時,海圖所繪得更加詳細,老夫恰好也弄來一副。”
周博道:“恰是如此,故而此事於國度大大無益,老夫才情願助你一臂之力。”
周洲道:“此事我早已想過,如果周侍郎答允下來,我會向陛下要求,讓丁零族統軍崔序共同於我完成此事。”
周洲一愣道:“本來如此。”
周洲當下對周博一拜道:“多謝周侍郎成全。”
周博哈哈笑道:“很好,你記得就好。你看這靺鞨口雖在都裡鎮,三岔河口之間,但論海程卻比三岔河口更遠,但是若在此設港口,將來幽京若征討遼東,其軍需物質,兵馬變更不必顛末大淩河穀,便能夠乘船中轉遼東郡,此難道大大便當。”
周洲寂然點點頭道:“那麼周使君,靺鞨口的事,你願否幫手?”
周洲道:“在昌黎縣以南有一島,上有一港名為靺鞨口,以往靺鞨人砍木為舟,渡海與高句美人來往故而得名,以是我想在靺鞨口建城,成為下一個三岔河口。”
周洲看了這幾人一眼道:“那些官吏不過是為求官而來,以往遼東偏僻苦寒,這些人辟之不及,而眼下遼東乃是陛下著緊之處,與高句麗戰事一起,文武官員獲軍功的兩年一遷三年一遷的還少嗎?隻是這些人隻看到這些,卻冇有見到失地流亡,被陛下命令處斬掉的幾十個腦袋。如許人的我纔不屑於理睬。”
周博道:“不忙先謝,如果老夫能幫你在靺鞨口設港,你才真要謝我纔是。”
一個船埠上竟是熱烈不凡,而沿著船埠上,已是建成了一層層商店,順次擺列。新羅人,漢人,另有很多塞外胡商都到了三岔河口上。周洲看到這一幕不由感慨萬千。
周洲道:“北平郡的郡守乃是我的老下屬,聽聞頓時要履新戶部侍郎,我要去見一麵,不然下一次就不知何年何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