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一更)[第1頁/共3頁]
隻要李密不肯意降,那麼就是其麾下將領逼迫李密做此決定。那麼要壓服李密,必先壓服瓦崗諸將。
對方作揖言道:“回稟上穀公。鄙人魏公帳下記室許敬宗。”
“誓死跟隨魏公!”
成果李淵擔憂將李密縱虎歸山,懺悔命大將斬其半路之上。一代梟雄,東山複興之誌,中道而折,弄得如此了局。
李重九不由一笑。言道:“那裡是微名啊,聽聞宇文明及謀逆之日。虞世基被誅殺,虞世南伏地而行要求替兄受死。尊父被正法,汝手舞足蹈用來求生,此事吾幽州大家知矣。”
李重九對此一向不乾預,對於李唐而言,固然他現在和李淵一向稱兄道弟,互以反隋鬥士相互吹噓,但李密李淵也都曉得瓦崗軍攻陷東都之日,也就是二情麵分到頭一日。
李密問道:“何出此言?”
李重九亦是笑道:“古今雖易,事有變遷,但理都是不異的,不會更易的。當年孫劉能以數萬之軍,在赤壁對抗曹操二十餘萬,可囊括天下之軍,而本日魏公於天下之陣容,當年孫劉遠不成企及,何必一戰倒黴,就行棄之。即使進不至於爭霸天下,但分疆裂土,成鼎立之勢,亦可為退路,何必前去關中,為李淵所差遣。”
李密聽李重九之言,不由撫須長歎,言道:“未料兄自發得窮途末路之際,還能聽到弟這一番金玉良言,世人實負我啊。密雖不敢自比,劉玄德,孫仲謀,但亦一定減色於宇文明及,那這匈奴皁隸破野頭都敢稱帝,我豈能不如之。”
而李重九向徐世績使了眼色,徐世績會心當下上前,言道:“柳府掾此言差矣,當初我軍憑一瓦崗軍,不過數年有了本日之勢,眼下不過戔戔得勝又複有何懼。憑黎陽倉以內糧秣,足可度支雄師數年之用,若憑此扼守,再藉助上穀公,竇建德之力,可再渡黃河與王世充一戰,到時再東山複興。如果現在歸順李淵,恐怕今後悔怨,亦是徒然無用了。”
對於李唐而言,現已是有了關隴門閥的全麵支撐,如果再獲得以瓦崗為首的河東豪強憑藉,到時對於本身而言,李唐的局勢將越來越強,終究到了不成逆轉的一步。
冇有許敬宗,就冇有武則天,此言雖有些過了,但也差不太遠,汗青上唐高宗要廢後,立武則天為後,許敬宗向高宗說,農家翁多收十斛麥,尚欲易婦,況天子立一後。後此人憑迎奉之功,高宗一朝位極人臣。無人可及。
許敬宗聽李重九一副有傳聞過本身的模樣,不由笑了笑,他身為南朝士人,累世為官,除了李淵。李密等寥寥數子,彆人都不甚看不上。
div lign="ener">
李重九聞言大喜,李密當下一揮馬鞭言道:“對眾將,我意已決,傳令下去,雄師開赴,進黎陽!”
李重九言道:“世人降李淵,累官不失州郡,兄降李淵,求得是甚麼呢?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能有本日大權在握,一方稱孤。世人之意,都是各自為己,謀取前程,不成聽之。還望兄自定大計。”
許敬宗,柳燮聞言皆是失容,柳燮倉猝言道:“還請明公三思啊!不成違眾將士之心啊。”
李重九拱手言道:“方纔柳燮,許敬宗之言,實誤兄矣,世人皆可降李淵,唯兄不成降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