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1頁/共3頁]
恰是窮在鬨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霍山難行,就算是懸車束馬亦難以翻越,如同一利刃從中切下,將幷州的上黨郡與河西,臨汾郡切開,要河東至上黨郡,必須繞道河內,走太行道方可。
“不成莽撞。”李重九斥道。
至於顏也列則是率一萬番騎,撤至西河。太原郡之交界,一麵為英賀弗扼守住雀鼠穀的後路,同時也能夠照應太原。
“本來如此。”踏白軍將領當下恍然。
太嶽山,古名霍太山,霍山,與北鎮醫巫閭山一併,併爲五鎮之一,稱為中鎮。
王馬漢被李重九一斥,恰是不爽,當下問道:“你這番人有何體例?”
河岸邊十幾艘劃子取下掩蔽之物,如箭普通向渡口而去。船至河水,對方岸上已是發明瞭劃子的蹤跡,頓時大喊小叫。
現在已是到了秋末,對於一貫長在苦寒之地番軍馬隊而言。山西的秋末自不會太酷寒,在這裡他們非常適應。
這是已是初冬了,山間北風砭骨,但對於精乾勇健的室得奚人,這點北風卻不算得甚麼。他們每人都是喝了一大碗馬奶酒下肚,身上暖烘烘的。
額托嘿嘿笑了笑,當下命一名番人士卒過來,取了一個革囊過來,言道:“靠著就是這個。”
李重九與額托彙合以後,兵馬達到三萬之眾,上黨之地,山川縱橫,除了有太嶽如許的大山以外,另有潞水如許的大河。
對方言道:“回稟主公高低流三十裡我都探過了,有兩處淺灘能夠渡河,不過淺灘之畔,唐軍都設下鐵索,木樁,有兵馬駐守,明顯是早有預備。”
雖不是本身等候的,但能在操著一樣口音的鄉裡父老麵前吐氣揚眉,還是相適時人稱心的。
一旁王馬漢笑著言道:“李淵派至上黨郡四路大將,一併到達,看來是要在此河邊扼守,與我等決鬥了。”
姬川言道:“殷開山與李元吉二人反麵,不敷為慮,王行敏,聽聞也是李唐的驍將,不過潞州刺史郭子武帶來兵馬倒是實在很多。”
番軍士卒用手掌作槳,在濃濃的夜色當中渡河,而河對岸不時馬蹄聲響動,不竭看到劈麵河岸火把閒逛。
定然是唐軍的巡偵馬隊手持著火把,從河邊巡弋,以製止敵軍渡河。
每艘劃子隻載著十幾名漢軍,他們見對方蹤跡,當下紛繁拔箭向河岸射去,箭雨落下,民夫見此頓時撒腳亂跑,河灘之上頓時亂作一團。
對岸燈火透明,唐軍在此設立了營寨,以拒幽州軍渡河。
溫彥博言道:“上黨郡乃是大郡,盛時戶數十二萬多,比起周邊各郡,經曆的戰亂還算少一些,其郡兵人馬自是很多。”
在三皇五帝之時,覺得此山乃是中天之極,遠高越於其他諸峰,故而冠名為太字。而以後戰國時,在此設郡即名為上黨郡,啟事是其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
潞水便是濁漳河,潞字說得其水勢極大,李重九率軍到達潞水之畔,目睹就算是隆冬之際,潞水也未解凍,就看到岸邊山川之間,旗號如林,有戰馬士卒沿河來回巡弋。
喝了酒後,這些番人用嘴叼住匕首,抱著鼓滿氣的革囊下水。革囊都是用整張羊皮渾脫過的,口兒都紮得緊緊,正可浮一小我的重量。
唐軍士卒持著火把,沿著河岸來回巡查,刁鬥聲在寒夜當中一下一下的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