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江山國色 - 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
翻页 夜间

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1頁/共3頁]

又經兩日雄師到達白狼山,當年白狼山之戰大勝後,刻石之陳跡猶然可見。

薛萬徹奔行了五今後,才追到匹絮部的尾翼。匹絮部心知不敵,當下合部主動降伏,三萬多契丹人和十幾萬牛羊馬匹,一併投降薛萬徹。

世人遵循都顏的指引,先到達了一處契丹人的遊牧地,但卻撲了一個空,四下裡空蕩蕩的,隻剩下幾千根東倒西歪的木樁,和一圈圈氈包留下的陳跡。

七萬主力這時早度過烏侯秦水,踏上返回禦夷鎮的門路,而薛萬徹,王君廓,突地稽的七千馬隊,深切了火兒慎草原。他們的線路,估計是從火兒慎草原,直抵白狼山,再由白狼山走大淩河穀返回遼西郡治所柳城。

先是烏桓,為曹操所敗冇掉隊,同為的東胡的鮮卑人從鮮卑山遷至火兒慎草原,融會了烏桓人強大後,入主中原。

室韋人的一支蒙兀室韋,蒙兀也譯作蒙骨,朦骨等,最後才以蒙古作為代稱。合不勒漢乘金國入侵南宋時候,在草原上建立蒙兀汗國,而合不勒漢的子孫鐵木真的黃金家屬,也是在烏珠穆沁草原,火兒慎草原之上踏上了滅亡金朝的腳步。

又等待了五日,王君廓派出輕騎在烏桓山四周北麵,東麵尋覓,卻一無所獲。

鮮卑以後,濊貊族的高句麗崛起,汗青上高句麗為李唐所滅後,肅慎族後嗣粟末靺鞨與高句麗遺民建立的渤海國,成為繼高句麗後,中原朝廷東北新的威脅。

在商周之時,東北有三大古族,彆離為肅慎、濊貊、東胡。

接著王君廓就於烏桓山等候薛萬徹,一向比及商定之日,薛萬徹,烏古乃的兩千馬隊,仍冇有蹤跡。王君廓隻本事著性子持續等下去。

攻擊了吐六於部後,七千馬隊彌補了必然口糧,但為了追擊契丹人,卻再度分兵。薛萬徹,烏古乃的兩千馬隊,踏上了門路。

雄師再渡烏侯秦水後,間隔歸程又近了一步,這裡是粟末靺鞨,高句麗,契丹,趙國權勢,東北四族力量的交彙之地。

最後兩人商討決定,讓王君廓率五千人馬押著俘虜,歇息在此,而薛萬徹率烏古乃的漢,奚,靺鞨三族馬隊,隻照顧五日乾糧,追擊這契丹大部落。二人商定七日以內,不管戰果如何,兩軍一併在烏桓山會師。

在此王君廓再度遭受契丹一部族,交兵後將其逐出烏桓山,又俘虜了五千契丹人,緝獲牛羊戰馬不堪其數。

眾將見王君廓殺伐太重,無穩定色。

繁衍至本日肅慎便是靺鞨七部,濊貊大抵為高句麗擔當,東胡分為烏桓,鮮卑後,烏桓滅亡,鮮卑多部漢化,唯有奚人,契丹人留在烏珠穆沁草原,火兒慎草原之上。

契丹人建立的遼,為肅慎的一支黑水靺鞨,也就是厥後女真所滅,女真人在中原建立金國,鼎祚百餘年。而滅亡金國的,則是與契丹人同為東胡後嗣的室韋人,魏書中記錄,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

火兒慎草原記錄著東胡各族的興衰榮辱。

薛萬徹細心看著契丹人安營的火墩,以及牛羊石圈的陳跡,推斷出此乃是一個大部落,並且往東遷徙而去,並且走的時候不長。

薛萬徹押送的大量的契丹俘虜趕到,本來薛萬徹追擊的乃是契丹八部中匹絮部的一支。

火兒慎草原。非常廣袤。果然如都顏所言,河道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