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1頁/共3頁]
先是烏桓,為曹操所敗冇掉隊,同為的東胡的鮮卑人從鮮卑山遷至火兒慎草原,融會了烏桓人強大後,入主中原。
在商周之時,東北有三大古族,彆離為肅慎、濊貊、東胡。
心知薛萬徹無事,諸位大將皆是憂色,王君廓倒是言薛萬徹未參軍令,負約不至,言明要將此事附在薛萬徹的請功奏章中送至中書省。
王君廓,薛萬徹合兵後,與近五萬契丹人一併南歸,路途之上,契丹各部瞥見雄師顛末,望風而逃。
追蹤契丹人並非是難事,契丹人馱物車轍,牛羊,都在草原上踏出一條較著的門路。隻是昨日下了一場疾雨,使得門路上統統泥濘。在草原上不成能會呈現,在漢地裡夯土結壯的黃土路,到處隻要一片廣袤的草原,叢林,連綴起伏的丘陵,以及突如其來的河川。
雄師再渡烏侯秦水後,間隔歸程又近了一步,這裡是粟末靺鞨,高句麗,契丹,趙國權勢,東北四族力量的交彙之地。
大賀咄羅已在契丹威望掃地,雖冇有活捉大賀咄羅本人,但是對於此次深切草原,追擊契丹之事也算有了交代。
另一麵王君廓,都顏率五千馬隊,押著吐六於部過萬俘虜,到達了烏桓山。
接著王君廓就於烏桓山等候薛萬徹,一向比及商定之日,薛萬徹,烏古乃的兩千馬隊,仍冇有蹤跡。王君廓隻本事著性子持續等下去。
七萬主力這時早度過烏侯秦水,踏上返回禦夷鎮的門路,而薛萬徹,王君廓,突地稽的七千馬隊,深切了火兒慎草原。他們的線路,估計是從火兒慎草原,直抵白狼山,再由白狼山走大淩河穀返回遼西郡治所柳城。
但此事不過是一件小小的插曲。
兩路雄師會師,他們此番深切草原連破吐六於部,匹絮部,加上之前主動歸附的羽陵部,伏弗鬱部,契丹八部有四部在此番戰事中遭到了打擊,而從匹絮部俘虜口中傳來動靜,言大賀咄羅父子,已是逃往鮮卑山,求黑水靺鞨之人庇護。
王君廓留下三百馬隊,於烏桓山再等候薛萬徹兩日,而本人則率雄師,押送契丹俘虜從烏桓山出發,前去白狼山。王君廓雄師於潢水上鋪設浮橋,再度潢水,半道上契丹俘虜抵擋激變,王君廓殺五百人,〖鎮〗壓下兵變,屍首拋於潢水之上,河麵皆赤。
度過潢水後,卻聽聞屯後的三百馬隊獲得了薛萬徹兩千馬隊的動靜。
火兒慎草原記錄著東胡各族的興衰榮辱。
薛萬徹押送的大量的契丹俘虜趕到,本來薛萬徹追擊的乃是契丹八部中匹絮部的一支。
又等待了五日,王君廓派出輕騎在烏桓山四周北麵,東麵尋覓,卻一無所獲。
世人遵循都顏的指引,先到達了一處契丹人的遊牧地,但卻撲了一個空,四下裡空蕩蕩的,隻剩下幾千根東倒西歪的木樁,和一圈圈氈包留下的陳跡。
最後兩人商討決定,讓王君廓率五千人馬押著俘虜,歇息在此,而薛萬徹率烏古乃的漢,奚,靺鞨三族馬隊,隻照顧五日乾糧,追擊這契丹大部落。二人商定七日以內,不管戰果如何,兩軍一併在烏桓山會師。
王君廓以為深切敵境,再行分兵此舉過分冒險,薛萬徹則覺得機不成失,非常果斷要求出兵追擊。
因為三萬多人拖家帶口,而薛萬徹派出聯絡的馬隊又因迷途,冇有到達鮮卑山,這才錯過了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