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1頁/共3頁]
竇建德足足等了淩敬一夜,待淩敬一至大營。
唯有淩敬見媾和事成,當下大喜,舉杯豪飲以後,乘醉而還竇建德大營。
溫彥博言道:“彆的徐世績將軍也率五千人馬,奧妙到達上穀郡,聽候上穀公調遣。”
“坐下!”李重九怒喝一聲,揮手一止讓王馬漢閉嘴,本身言道:“淩祭酒說的,也不無事理,隻是我軍糧草自給自足也是不易,還請淩祭酒在其間轉圜一二,不要拿得太多。”
竇建德見姬川言辭得體,深吸了口氣,言道:“姬處置之言朕已曉得了,請臨時歇息。”
竇建德聞言點點頭,言道:“足感其美意,李重九真不愧是仁義之人。”
溫彥博,姬川向李重九稟報,姬川言道:“啟稟上穀公,顛末三日時候遲延,王君廓,英賀弗,顏也列終究率兩萬草原番騎,趕到易縣。”
這時祭酒淩敬出首,言道,“那我們又怎會曉得,萬一我夏軍與突厥,李唐開戰,幽州不會乘火打劫呢?”
淩敬笑了笑言道:“這位將軍言重了,大不了,我直接回稟夏王,兩軍再打就是了。”
“打就打怕你來著。”
淩敬哈哈一笑,當下舉杯暢然飲之,笑道:“上穀公,客氣了。”
淩敬聽李重九這麼說,當下心道,甚麼上穀公,冠軍侯,聽聞其攻打突厥時,二十萬雄師中也敢刺殺始畢,本日一見不過如此。
大將劉黑闥出首言道:“姬處置說的有幾分事理,論兵力,我夏軍更勝於幽州軍,如果我軍取了幽州後,北有突厥,東有高句麗,西有李唐,倒是如何守之,倒不如留之為樊籬,以禦突厥,高句麗,待東進收取山東,南下篡奪洛陽以後再議。”
姬川言道:“啟稟上穀公,此番媾和,吾觀竇建德此人,乃是天生的魁首,視大將如手足,故而夏軍的大將,亦大家情願為其效死。此人乃當世豪傑,若與之相爭,不能一戰而勝,還是以和處之,免為後日之患啊。”
李重九哈哈一笑,舉杯言道:“如此多謝淩祭酒了,還請滿飲此杯。”
李重九言道:“就十萬石軍糧而言如何,實在不能太多了,我本年夏季還要向李唐用兵,軍糧不成再少了。”
姬川言道:“幽州,燕國故地,路有燕雲之險,地連太行之雄,水有通濟渠之便,錢有涿郡之饒。長年有邊塞之患,故而士民大家習以弓馬,古語有雲燕趙精兵,為天下雄。”
“幽州府長史溫彥博,在此恭候淩兄台端。”
竇建德看向眾臣,問道:“你們可有其他定見?”
張玄素言道:“當初我軍出兵攻打幽州,是因為有劉武周為外應,盧子遷作內援,為羅成張目為話柄,我軍兵力薄弱遠勝於幽州,故而覺得一戰而下。取燕雲之險,以全河北。”
聽聞是幽州居李重九一人之下的溫彥博,親身來轅門外驅逐,淩敬笑道:“好說,好說。”
李重九當下在帳內設席接待,部下一併在旁相陪。
李重九手落第杯,言道:“我與夏王雖未見麵,但神交久矣。我夙來佩服夏王,眼下兩家能結為盟好,化兵戈為財寶,實在是兩家之幸。有勞淩祭酒促進此事了。”
一旁姬川反笑道:“退兵乃是兩家各取其利之事,何言甚麼誠意呢?”
淩敬言道:“我幽州十萬雄師出動,兵馬賦稅動用多少,所食之糧一日之間可堆積成山,陛下既不要你們割地,也不要你們納質,隻是戔戔賦稅,你們幽州軍如果不拿出一些誠意,請恕我很難歸去與夏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