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財物[第1頁/共2頁]
她把匣子收好,又道:“等過一陣這屋舍賣出去,我叫那中人直接把銀票交到五哥你手中,好辦理一起路程,就不過我手了,免得一進一出,費事得很。”
他聽了她這一個“我們”,實在是太喜好,忍不住又道:“等我們道延州落定,看看有些甚麼東西能夠送來當一回年禮,也叫先生他們放心。”
季清菱很快覺悟過來,問道:“這是擔憂縣尹那邊罷?”
顧延章點頭,道:“多數是。”
季清菱接過,拿在手上看了一眼,倒是一封手劄,落款是柳伯山,拜名是延州知州、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楊奎。
她一愣,隨即欣喜問道:“大柳先生同楊平章也有友情?”
幸虧這十幾隻螯蟹不通人道,被兩人又看又指又說,也不曉得難堪,好不輕易吃一吃,停一停地把自家持在鉗子中的米飯給磨完了。
顧延章伸脫手去,把季清菱的手包起來,裹住那鑰匙,道:“你拿著便罷,我每日跑來跑去,哪時落在甚麼處所了,都不曉得,到時還要四周找尋,費事得很。”
畢竟顧延章如許的人才,隻要不往歪了長,將來真有能夠衝一衝一甲。
季清菱得了顧延章的答覆,不由得感慨道:“先生當真是個好人,將來我們也不能叫他絕望了。”
到時候不但顧延章難辦,良山書院那邊,也一樣費事得很。
兩方態度不一,為了書院好,也為了顧延章好,怪不得柳伯山會做出如許的交代。
顧延章、楊義府、鄭時修、張洪鉤這等,屬於早在他麵前留了號,隻等了局,就要以此為功。如果給他曉得顧延章要回延州,十有八九還要留在延州招考,此時便連籍貫也未曾改,定會叫書院想體例留他。
顧延章並不看那匣子,而是伸手出去,把蓋子蓋上,口中道:“你收著便好,不消同我說這些。”
她將要蓋上,想了一想,複又把那匣子大開了,放到顧延章麵前,道:“顧五哥,這是我們的產業,除了在薊縣這幾年攢下的,我都換成了昌隆鋪的銀票,另有你我兩家的房契、地契一眾財產,都在此處鎖著。”
季清菱聽他如許說,便也老誠懇實點了頭,她想一迴路程,俄然憶起疇前父親同本身說的軼事,便道:“顧五哥,既是要行路,無妨就此做一番運轉的事罷。”
季清菱轉頭看一眼顧延章,見對方隻看著本身,便道:“不若本日在我房裡吃一回,也懶得走了。”
顧延章搖了點頭,道:“那裡用得了那樣多,我去城東雇幾個鏢師,問一問,把大抵的破鈔預出來,是多少,你就給我多少便罷。何況未幾時上月旬考的錢物就要發下來了,另有一些散碎銀錢,我放在手中使,已是充足,其他你收著便是。”
季清菱天然猜不到劈麵民氣中那隱蔽的設法,她見顧延章不肯收,也不再勉強,歸正兩人向來不分你我,那些個東西,自顧延章考入了良山,便全數交到了本技藝中,拿瞭如許久,財帛越添越多,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也不差這一陣子。
對於書院,不管顧延章在那裡招考,他乃是良山出身,拜在柳伯山名下,這是不爭的究竟,名聲已經得了,其他都無所謂。可對於薊縣縣尹,人不在他轄下,哪怕高中狀元,都與他半點不做事。
實在以他的性子,心細如髮,又如何會弄丟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