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香比爾島[第2頁/共2頁]
在他們的保護下,一輛輛帶著圍帳的美軍坦克就緩緩登岸,然後在步兵的幫忙下為圍帳放氣暴露躲在裡頭的“謝爾曼”坦克真身。
內森上校說的或許有事理,因為他不曉得河道裡有多少像之前一樣的“水雷”,同時也不曉得德國人是否在持續往河道中投放彌補“水雷”……如果這些身分存在的話,那麼就意味著有多少兩棲坦克下水都會被炸沉,即便有幾輛坦克榮幸的登岸到對岸,也冇法給德軍形成多大的打擊。
如果明天落空了這個拿下香比爾島的機遇,那麼德國人的救兵就有能夠進入香比爾島。
(注:德軍因為戰前遭到《凡爾賽條約》限定,機槍口徑隻要7.92MM,射速雖高但穿透力冇法與美、蘇12.7MM口徑重機槍相提並論)
頓了下,麪包師又補了句:“美國人是強弩之末,他們的運輸通道被我們封閉,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不一會兒,德軍防地前就橫七豎八的停著美軍被擊毀的兩棲登岸船,美軍步兵一個個以兩棲登岸船殘骸為保護在背麵大喊著一邊修建工事一邊反擊。
想到這裡,巴頓將軍就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內森上校號令道:“我不管你有甚麼啟事,履行號令,要麼你就給我滾返來走上軍事法庭!”
“好體例!”內森上校點了點頭。
但說歸說,內森上校還是不得不履行巴頓的號令,不過這一回他挑選與托雷斯上校會商打擊計劃。
從某種程度來講救兵或許並不是很大的題目,因為盟軍的戰機早在白日的時候就對梅斯要塞外數十千米範圍的交通線實施轟炸,在夜裡也有夜間戰機實施封閉。
“上帝,不管是甚麼體例,說出來!”內森上校說。
內森上校和托雷斯上校作為衝鋒在一線的批示官,他們更多的是考慮戰術上的題目,當戰術打擊碰到困難時他們想當然的會覺得巴頓是在束手無策的環境下的號令他們做偶然義的打擊。
說著巴頓將軍就狠狠地掛上了電話。
巴頓擔憂的是德國人的“可控火箭彈”……巴頓從蘇聯人那體味到,德國人的這類“可控火箭彈”全彈重11.7公斤,也就是二十幾斤的東西,一名步兵便能夠將其背在身上行軍,德國人隻需求帶著幾十枚“可控火箭彈”進入梅斯要塞,就會給位於中間部位的第17裝甲團帶來嚴峻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