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遭遇戰[第1頁/共2頁]
這個第9裝甲團是賣力進犯哈爾法牙關防地側後的那支軍隊。
“斯圖亞特”坦克固然是美國貨,但它隻是輕型坦克,戰役全重隻要12.5噸,比德製“三號”坦克要輕7.5噸(注:“三號”換裝50MM口徑坦克炮兵重量比本來略重,達到20噸擺佈)
此時的坦克能夠說根基冇有夜戰才氣,英式坦克是如此,德式坦克如此,美式坦克也是如此。
德軍迎頭撞上的是英軍第4裝甲旅第9裝甲團。
有了電話後這個題目就獲得很好處理了,德軍“三號”坦克的作戰形式凡是都是如許的:
……
固然二者在防備上差未幾,前者是44MM,後者是47MM。
因而裝填手裝上穿甲彈,炮兵調劑坦克炮瞄向目標……
以是如果“斯圖亞特”利用恰當的話,其機能的確不輸“三號”,因為“斯圖亞特”能夠操縱其高矯捷性及強大的機槍火力迫使德方步坦分離,步坦克分離以後……因為坦克對外感知才氣很差,“三號”坦克就隻要被仇敵圍殲一個結局了。
但這部分史學家的猜想倒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奧欽萊克將軍有太多的路子能夠獲得德軍的諜報了,比如“超等奧妙”,再比如安插在托布魯克的間諜另有地下構造等,就算完整冇有軍事知識的人也能夠看出37MM火炮與50MM火炮的辨彆,就更不消說是有軍事本質的間諜和地下構造了。
如果炮手還是看不見目標,就會大喊:“我看不見它!”
“給點光芒!”
因而一陣打擊下英第9裝甲團的步隊就被擊潰,兩邊卜一打仗就勝負立分,英第9裝甲團的坦克不是被擊毀就是舉手投降……有些英戎服甲兵乃至連投降都來不及,因為還冇等他們跑出坦克伸出白旗炮彈就穿透其坦克的裝甲。
當然,汽車車燈是比較傷害的,因為在開燈的同時也會透露本身使本身成為仇敵的目標,以是這不常用。
一個裝甲師撞上一個裝甲團,並且德戎服甲師另有150輛新型“三號”坦克,而英戎服甲團就隻要50輛“斯圖亞特”坦克……
對於這一點,有些史學家猜想是因為奧欽萊克將軍不曉得德軍“三號”已經過37MM換裝為50MM坦克炮。
“斯圖亞特”的火炮口徑與換裝之前的“三號”坦克一樣,以是如果“三號”冇換裝的話或許會稍具上風但上風不大。
以是奧欽萊克將軍會這麼做的解釋就隻要一個,他在戰術上犯了分兵冒進的弊端。
究竟證明是否有步兵及時協同的不同是很大的,特彆是在這類能見度很差的環境下,因為這幾近就意味著坦克乘員可否及時發明目標坦克並有效的將其擊毀。
題目是“斯圖亞特”坦克設備的火炮是37MM口徑的小炮……這批美式設備本來是用於設備中國遠征軍對於日軍的,日軍坦克的裝甲是出了名的薄,以是“斯圖亞特”坦克完整能滿足亞洲疆場的作戰需求,但現在被丘吉爾火線調往非洲麵對德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步兵通過電話大喊:“三點鐘位置,50米,敵方坦克!”
因為不曉得,以是就以為“斯圖亞特”坦克與“三號”機能相稱,乃至“斯圖亞特”在某些方麵比“三號”還更勝一籌,比如矯捷性另有對步兵的火力壓抑等。
這個設法是精確的,因為“斯圖亞特”最高時速達58千米,比“三號”坦克要快上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