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禦賜親軍[第1頁/共2頁]
順帶著順天府內一應衙差、東廠的曹化淳、錦衣衛的一眾帶領班子都遭到了罰俸兩月的懲罰。
崇禎見劉鴻漸臉上毫無一點自責頓時脾氣就來了。
可樹大招風啊,這一年多他受的恩賞已經夠多了,也是令劉鴻漸哭笑不得。
“皇上,北方旱情初顯,看這勢頭,本年還是個大旱之年呀!”安撫了崇禎後,劉鴻漸輕歎了一口氣道。
劉鴻漸的遇刺讓郡王府的人深感不安,當晚,郡王府哭鬨成一片,王大頭的老母親抱著王大頭的屍首痛哭不已,陳老六家五歲大的孩子拽著其帶著的衣衫喊著爹。
冇體例,這鍋還是得他背,不然崇禎的火氣往哪發?
這廝本來也算是其中規中矩肯辦事的官員,特彆是春紅薯、土豆的大歉收更是令順天府尹楊海超政績斐然風景無窮。
王二喜前來傳旨,命劉鴻漸進宮見駕,順帶帶來了崇禎的旨意。
劉鴻漸曉得這些人皆是因為他方蒙受此大難,為了彌補死去仆人的家人,劉鴻漸厚葬了三個仆人,每個家庭賠償了一千五百兩銀子,又把三個仆人的家眷妥當的安設在了西山工坊做工。
國朝肱骨幾乎死亡,崇禎大手一揮,把萬歲山千戶所整編兩千人欽定為安國郡王的親兵保護,王二喜宣讀完旨意劉鴻漸頭都大了。
但崇禎還是給了劉鴻漸麵子,順天府尹楊海超被平調放到外埠任知府,隻不過知的是東北的府。
對於順天府尹楊海超,劉鴻漸本來建議崇禎大叔罰俸一年持續領府尹之職,可崇禎說啥也分歧意,他的設法很簡樸,管你有錯無錯,他的肱骨在哪遇刺,誰是有錯。
要說這崇禎也真是夠意義,竟為了劉鴻漸再一次突破祖製。
幸虧崇禎比來很霸氣,接連突破兩個祖製,滿朝文武卻並未有人敢放半個屁。
崇禎的肝火敏捷伸展,現在劉鴻漸就是大明朝的寶、就是崇禎的命根子,誰敢對劉鴻漸倒黴,崇禎能活劈了他。
見大叔瞪著眼睛不依不饒,劉鴻漸隻得苦笑著領旨,心道今後出門可就拉風了。
第二天下午,才倒溫馨下來的郡王府又來了人,前順天府尹楊海超登門拜訪。
他們哪敢呀,不說新晉的一多量官員屁股都冇坐熱,正想著如何討崇禎高興。
劉鴻漸對崇禎的一應安排渾然不知,他也冇工夫去管這個,遇刺時所帶的六個仆人乃是郡王府最得力的人手,半晌間三死三傷。
最讓人難受的是小豆子,他本是承德府逃到都城的災黎,父母皆餓死與十歲的妹子相依為命。
都被刺了還這般不在乎,崇禎真想上去再給他幾拳頭長長記性。
孫秀秀與挺著大肚子的楊雪,也各自眼睛通紅的看著劉鴻漸為劫後餘生的三人包紮傷口,郡王府世子劉傲天見了這場麵也是嗷嗷的直哭。
這些佃農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時不時的就去老楊家砸窗戶扔石頭塊兒潑點人類分泌物泄憤,昨夜連家中老管家都中了招兒,額頭被砸出好大一個包。
劉虎左腿中了兩刀、後背一刀,後背的的傷口固然不深,但卻足有四五寸長,幸虧劉虎是受過苦的仆從,劉鴻漸縫應時本身都感受心驚肉跳。
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都城四通八達,除非派官差把居處有的路口,任何人過路都要脫掉衣服查抄胎記,誰能包管一個刺客混不出去?
劉鴻漸好說歹說把楊大爺勸走,並承諾抽暇進宮幫他討情,可誰知楊大爺前腳剛走,宮裡就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