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又起流匪(二合一)[第1頁/共4頁]
二人又聊了兩句,張瑾取出一封鼓鼓囊囊的信封,言明是鄭家的一點情意。
但現在戴上了這古怪的小東西,看東西竟然變得從未有過的清楚,崇禎還覺得見了鬼,他連劉鴻漸下巴冒出的青色胡茬都看了個清楚,不由嚇了一跳。
崇禎說的倒也在理,這時的鏡片質量也不如後代,這玩意兒掉到青石空中上一準兒得壞。
但我家老爺世受皇恩,自不肯做這等不仁不義之事,是以命鄙人連人帶財物一併送往了都城。
剛纔劉鴻漸入殿時,除卻帶來了鄭家的賄銀外,還提著一方木盒。
十幾年來秦兵、天雄軍、關寧軍,甚麼狠人都乾過這差事,冇有一個乾成的,崇禎想來想去,這事兒還得希冀劉鴻漸。
“本王還倒是南安伯看了本王寫的信才幡然悔過,本來是感念皇恩啊,倒是本王小覷你家老爺了。”劉鴻漸拱腕錶達歉意,但臉上卻儘是輕視。
“如果皇上準允臣當場征集米糧佈施百姓,臣便去。”劉鴻漸曉得崇禎也是冇了體例纔開了這口,隻得開了個前提。
通家之好?誰特麼跟你老鄭通家之好?
親兵、天雄軍、關寧軍在關外名聲赫赫,可到了本地剿匪,到現在各地還傳著這些軍隊的好話,百姓不管你多麼牛逼,你去殺人家,就冇人念你的好。
可這是都城,麵前之人他惹不起。
朝廷越罰,底下百姓就越怨聲載道,人都要餓死了,乾脆便去做了盜賊山賊,歸正家家都有馬,來去如風之下,朝廷那些衛所兵還真冇體例。
“嘿嘿,那臣就卻之不恭了。”崇禎可貴風雅一回,劉鴻漸當然也不會矯情。
“回王爺,那叛賊徐允禎一家意欲經福建逃往外洋,剛好被我家老爺碰上,此賊出四十萬兩銀票,意欲請我家老爺著人護送其流亡。
劉鴻漸打了個哈哈便笑納了,不收白不收,不到萬不得已,現在還不是與鄭家鬨翻的時候。
可山dong的士紳地主冇惹朝廷呀,朝廷要收回地盤,人家也冇抵擋,再說崇禎本身也說了,凡是交出地盤者,以往錯誤既往不咎。
才倒是南北動亂安定,本來還想著大夥兒都能安生著過日子,可一場大旱外加蝗災倒是又讓山dong百姓走了老路。
“這……不瞞王爺,現在南洋也不承平,荷蘭人和弗朗機人兼併了暹羅、蘇祿,導致鄭家在那邊的買賣受損,糧米產量也大幅下滑。”張瑾躬身解釋道。
老花鏡鏡片兩邊用白銀牢固,眼鏡腿兒則是用上好的金絲楠木,木工砥礪的詳確,乃至鏡片兩邊的鍍銀上還描了花邊。
貳心中明白,並非山dong百姓匪性重,有吃的有喝的,誰喜好乾那把腦袋彆褲腰帶上的活動?
這事兒說到底不如何光彩,勳戚還好說,畢竟算是他的家事兒。
崇禎這幾年算是怕了這些流民,在位十八年,起碼有十五年在剿匪,剿來剿去,卻越剿越多。
大明缺戰馬而出馬政,自成祖期間山dong便是馬政的首要地區,家家為朝廷養馬,可兒都吃不飽,馬又如何能養好。
“佑明,有一事朕前後考慮估計還得讓你去辦。”崇禎樂了一會兒把眼鏡取下來放到了桌案上,彷彿是想起了甚麼難事。
我家老爺還再三交代,若到了都城必然要拜訪王爺您,以示通家之好。”張瑾言語安靜,彷彿在說一件微不敷道的事。
劉鴻漸冇體例,隻得決定歸去再讓匠人們打造一些,好送給朝臣以作鼓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