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獻女乞和[第1頁/共2頁]
孫仁師帶著親衛趕到唐軍大營時,已快天亮了……
千餘人的倭國步隊行至大營轅門兩裡外便停下,軟轎緩緩落地,一名穿戴寬袖圓袍的傾城女子在宮女的攙扶下走向轅門。
這或許已是倭國君臣能構造起來的最後一支抵當力量。
當日兩軍相接,苦戰日夜,唐軍陷陣而入,倭國兩萬軍隊敗退關東。
李欽載躬身道:“下官服從大總管調遣。”
李欽載心中打動,施禮道:“景初必不辱任務,一月以內滅倭國,為陛下賀!”
離轅門還稀有十丈間隔時,絕色女子俄然蒲伏而拜,用生硬的關中話大聲道:“大和國攝政中大兄,願獻皇女鸕野讚良予大唐上國少將軍,乞上國止戰談和,兩國永罷兵器!”
李欽載笑道:“幸虧我爭氣,陛下斬我之前,我已滅了半國,不然這顆腦袋真有點不結壯了。”
四月初,恰是春暖花開時節。
李欽載朝孫仁師身後旗號飄展密密麻麻的一萬將士瞭望一眼,笑道:“若真要問我的罪,大總管就不會帶這麼多將士來聲援了,既然朝廷有了聲援,申明陛下已承認了我們滅倭國的行動,並且下定決計將倭國歸入囊中,對不對?”
本來隻籌算占據了京都飛鳥城後便撤兵的,但是本日有了一萬援兵,和充沛的糧草火藥輜重,虛憊之時李治給他送來了一劑還魂的猛藥。
若換了一年之前,就算唐軍登岸倭島本土,倭國的軍隊還是能抵當的。畢竟疆場上真刀真槍廝殺,倭國軍隊即使不如唐軍戰力,但傷亡不同不會弱太多,不至於鬨到本日快亡國的境地。
李欽載正色道:“大總管,野百合也有春季,壞孩子總也乾過一兩件功德的,大總管怎能如此果斷說是我乾的?”
孫仁師點頭:“不,這一戰老夫不統兵,陛下有旨,仍由你與程伯獻二人批示此戰,老夫率海軍在京都四周海疆壓陣,與爾等照應。”
三月廿九,倭國權貴糾集私兵計兩萬,阻截唐軍北進之路,戰於倭國石川城外。
轅門外的唐軍將士警戒地諦視著這支步隊,並派人向大營帥帳示警。
此戰過後,唐軍長驅直入,竟再未遭受大範圍的抵當,雄師一向推動至九州島中部長野城四周。
跟著唐軍聲援將士的到來,飛鳥城內的倭國君臣們雞飛狗跳,連商討都懶得商討了,各安閒府邸中打包財帛金飾,整備家將奴婢,連夜逃竄出城,往北麵逃去。
“一應戰事,與倭國使節構和等事件,皆由你二人做主。陛下說了,臨陣不成換將,既然你們做得不錯,老夫冇需求橫插一手。”
孫仁師嘴角一扯,算是終究暴露了笑容,隨即神采又敏捷變冷:“你也太膽小妄為了,軍報傳到長安,陛下龍顏大怒,差點真的下旨斬了你。”
很遺憾冇有戰死的李欽載隻好和程伯獻以及幾名唐軍部將都尉站在轅門外驅逐孫仁師。
長安城有口皆碑的紈絝混賬,終歸是有幾分氣力的,固然性子改了,但脫口而出的混賬話仍不失當年的神韻。
情勢陡轉直下,此時已不是抵不抵當的題目,而是如何逃命的題目了。
倭國長野城外,唐軍大營轅門五裡外彳亍行來一支倭人步隊,步隊抬著百餘隻大木箱,中間另有一抬垂下珠簾的軟轎。
孫仁師笑著指了指他:“莫歡暢太早,回到長安等著挨朝臣的參劾吧,事情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