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禍臨頭[第1頁/共2頁]
直到第二天,酒醒後的李欽載才發覺闖下了大禍,倉猝再去西市贖回玉雕,但是那位胡商帶著玉雕早已不知去處。
李欽載闖的這個禍本來可大可小,大唐天子脾氣寬仁,特彆李欽載又是功臣以後。
典賣了先帝禦賜的一件寶貝罷了,換了平常或許李治微微一笑便恕過了,頂多下旨斥責一番,或是將李欽載扔進大理寺檢驗幾日,事情便可翻篇。
體味了後果結果來龍去脈後,李欽載神情愴然又無法。
樹大招風,李勣這些年為大唐立下赫赫軍功,爵位和官職幾近也到了人臣之巔。
手氣甚差的李欽載輸光了錢,在一眾紈絝不懷美意的攛掇下,李欽載酒壯慫膽,潛回家中悄悄偷走了那尊“白玉飛馬”,拿到長安西市上找了個過路的西域胡商換了百餘貫錢。
如此腐敗的社會民風裡,就算是出身顯赫的紈絝後輩,每小我的品德底線常常也拔高了一大截。
這類鈍刀子割肉般的獎懲體例堪比淩遲,直到昨夜,李欽載實在受不了了,黑燈瞎火中爬上了自家後院的樹,約莫是籌算一了百了給本身來個痛快。
五少郎這幾日捱揍的次數很多,怕是被打傻了吧?
如此貴重的寶貝竟然被李欽載賣了,這位將門以後的混蛋境地也算是前無前人後無來者,在千年不肖紈絝膏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數日前李欽載與長安城裡一群紈絝膏粱買醉尋歡,藉著酒勁,一群紈絝們又開端關撲耍錢。
殺人放火欺男霸女當然是不敢的,紈絝們最卑劣的大略不過內教坊裡爭風妒忌,打鬥打鬥,亦或是狐朋狗友出城遊獵踩踏農田,就這還會被禦史參劾,轉頭被老爹狠狠拾掇一頓。
不難堪,真的一點都不難堪。
特彆是自誇為“清流”的監察禦史,更是大家長了一雙吹毛求疵的眼睛,凡是朝野有一絲風吹草動,他們就像一片片聞到血味的阿姨巾猖獗貼上去吸血。
然後牛逼轟轟幫忙配角安然度過危難,今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頂峰。
玉雕本就是很值錢的珍寶,是當年集無數工匠經心砥礪而成,再加上它又是太宗先帝禦賜之物,更有犒賞功臣的不凡意義。
隻能說,李欽載惹的禍隻不過是個導火索。
孩子闖了禍按理說狠狠揍一頓也就算了,但李思文恰好把一部教誨短片拍成了持續劇。
然後,百餘貫錢很快也輸光了。
李欽載這具身材的前任仆人是個毫無爭議的混蛋,在長安城可謂有口皆碑。
“冇有就算了……”
一片喧鬨中,李欽載保持姿式不動。
製約臣子和百姓的不再是法律,而是自發遵循的品德標準。
早在貞觀十九年,太宗先帝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天不遂人願,那次東征畢竟失利了。李世民領唐軍主力撤退,留下李勣和宗親李道宗領四萬步騎軍殿後。
男人至死是少年,少年至死仍中二。
回到長安後,李世民感念李勣率軍殿後之功,因而不但封其子嗣,增其食邑,還欽賜了一尊高二尺,重百餘斤的白玉雕塑,名曰“照玉飛馬”,以酬李勣之功。
民風儉樸隻在官方,朝堂裡可冇那麼多儉樸的人,能站在金殿上麵君奏事的,可都是在宦海的屍山血海裡拚殺出來的人尖子。
英國公李勣恃功放肆,子嗣嬌縱,典賣太宗禦賜之物,罪大惡極,可問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