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三章 百年方略[第1頁/共2頁]
典禮感太強,李欽載都整不會了,不安閒地扭了扭身子,總感覺渾身刺撓。
“陛下,臣覺得帝王在位,開疆拓土固為功勞,但若能使子民千秋萬代不愁吃喝,天下永無饑荒,纔是一代英君聖主最大的功勞。”
李治想了想,遊移隧道:“若處理了高句麗和吐蕃,朕感覺……持續西征?西域三十六國,另有更遠的大食帝國,都可歸入大唐的版圖。”
“先征高句麗,再伐吐蕃,十年內除此兩大勁敵,朕可高枕無憂矣!”李治臉頰微紅,已有了幾分醉意,笑起來亦有些狂態了。
貞觀年間,李世民對外用兵頻繁,導致官方痛苦愈深,李治即位後,不得不采納療攝生息的政策,即位十幾年來,大唐對外用兵的次數鮮少,官方百姓終究規複了幾分元氣。
“處理了大唐的兩大勁敵今後呢?陛下可另有進取之心?”
“我又晉縣公了,莫忘了再補一次禮……”李欽載語氣乾巴地叮嚀道。
如果說到一半,發明李治有翻臉的跡象,就立馬停止,然後對他大唱讚歌。
想了想,既然李治晉他為縣公,這份情麵終償還是不小,該說實話的時候無妨說幾句。
崔升翻了個白眼,澹澹隧道:“送禮了,人冇空,過幾日再去看。”
不但是東征,李治還想征服吐蕃,一東一西兩大勁敵若能在他當天子的期間全數毀滅,史乘上對他將是多麼的盛譽如潮,叫他一聲“千古一帝”不過分吧?
李欽載又道:“陛下感覺,天下之大,莫非僅僅隻要這一種天賜神物?”
但是,李欽載引進的番薯,給了李治充沛的信心。
李欽載沉吟半晌,道:“陛下感覺,番薯此物如何?”
李治一愣,道:“景初的意義是……”
未多時,舍人崔升倉促入殿,對李治和武後行臣禮後,宮人搬來矮桌和紙筆,崔升一聲不吭地坐在不遠處,執筆蘸墨,靜等奏對。
話冇說完,李治和武後一驚,相互對視一眼後,李治擺手打斷了他,對殿傳揚聲道:“來人,召中書舍人入殿書記奏對。”
東征是大事,籌辦東征的過程煩複且煩瑣,不是李治一句東征,朝廷就能立馬出兵的。
情麵油滑嘛,懂!
李欽載咧了咧嘴,強笑幾聲,扭頭望向崔升。
“這份功勞若能成,天下世代百姓都將對陛下戴德戴德,陛下之英名萬年不衰,‘千古一帝’實至名歸。”
李欽載皺了皺眉,但還是舉盞敬道:“大唐社稷千秋萬代,陛下皇威澤服四海,臣為陛下賀。”
此次崔升都懶得理他了。
李欽載緩緩道:“臣本日之諫,關乎大唐百年方略……”
武後又道:“本日殿中無外人,陛下向來視景初為兄弟,兄弟之間怎可飾過掩非,有言而不言,非兄友之道也。”
李欽載點頭,道:“臣的意義是,帝王的目光不能僅僅放在陸地上,大唐的西邊是無儘的大陸,東邊是浩大無垠的大海。”
李治含笑道:“景初固然道來。”
很多時候,他的實話都是被人逼出來的,比如現在。
“大海的絕頂,纔是大唐百年方略的目標。”
搞這些虛頭巴腦的乾啥,就不能像宿世燒烤攤一樣,一邊擼串兒一邊喝冰啤酒,然後各種牛皮,各種指導江山,各種國際局勢娓娓道來,那樣的場景才放鬆。
說到底,讓李治竄改既定國策的人,是李欽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