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司農[第1頁/共2頁]
李思文暴露古怪之色,道:“天子倒是冇表態,畢竟這又不是甚麼光彩的事兒,不過天子給於家的獨子於隱下了一道旨,將其貶官,並催促他離京到差,於隱不敢擔擱,本日下午便倉猝分開了長安城。”
李思文沉聲道:“不過,也不免授人以柄,惹得朝臣非議,雖說欽載是我兒子,但……孩兒還是感覺,天子此舉不當。”
太極宮內,李治看到李勣的奏疏後,跟許敬宗一樣,當真地看了好幾遍,最後哈哈大笑。
李勣捋須笑道:“以欽載那張嘴皮子,若與滕王悠長同事下來,多少會讓滕王的情意擺盪一下,不苛求他將金鄉縣主許配給欽載,起碼對他倆的事睜隻眼閉隻眼,接下來的事,老夫信賴欽載會完美處理的。”
久不問政事的李勣,和在吏部任侍郎的李思文,父子倆竟破天荒地聯名上疏,薦舉滕王為司農。
薦舉滕王為司農,薑不愧是老的辣,虧李勣想得出來。
“你我父子無妨聯名給天子上一道奏疏,保舉滕王為司農,專職推行番薯糧種,與欽載一同將番薯提高天下。”
…………
現在李欽載和金鄉縣主的事已傳遍了長安城,販子坊間說很多刺耳,李勣當然很清楚。
這個不費心的孫子,永久也循分不下來,上一次勸諫封禪的事剛擺平,此次又爆出了他與金鄉縣主的佳話。
當然,李治很清楚李勣父子為何要上這道奏疏,推行番薯一事,朝中早有了安插,司農一職實在可有可無,但是讓滕王任這個可有可無的官職,實在太合適了。
還能為啥,當然是為了李欽載和金鄉的事,這道奏疏便是為了破兩家的冰,安撫滕王的心,也為仇怨越來越深的兩人締造相同的機遇。
尚書省接到李勣父子的奏疏後不敢怠慢,右相許敬宗第一時候將奏疏細心看了幾遍,內裡的每個字都細細咂摸好久,然後將奏疏遞進了太極宮。
李勣點頭:“冇甚麼妥不當的,世道本就不公允,天子心中天然也有親疏之分,並且欽載也爭氣,比擬於家之庸碌,欽載好歹也為社稷立過幾樁功績,暗裡又與天子極其相得。於公於私,天子偏袒欽載是人之常情。”
李勣捋須笑道:“老夫久不問朝事矣,但欽載弄來的那幾株番薯糧種,傳聞對國朝有大用,再過倆月,眼看番薯就要成熟了,接下來關中將會漸漸留種提高,惠澤天下。”
頓挫頓挫唸了一大通聽不懂的廢話後,天使話鋒一轉,宣佈了李治的封任旨意。
李勣為何要上這道奏疏?
李思文驚詫:“為何?”
“佳話”是一個貶義詞,它代表著男女乾係混亂,家風不正,操行有虧。
李思文笑道:“父親高超,老謀深算,孩兒佩服。”
李勣笑容突斂,瞥了他一眼,道:“今後在家中不成群情朝堂政事,更不成群情皇室是非。”
不得不說,這道薦舉奏疏來得既合適,又應時。
因而李治大手一揮,準奏。
大朝晨滕王剛起床,王府便迎來了宣旨的天使。
李思文一驚:“父親是籌算讓欽載和滕王同事?”
李勣嗯了一聲,道:“傳聞此事已鬨到天子和皇前麵前,可知天子是何態度?”
李勣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捋須道:“天子心存偏袒,欽載倒是好運氣……”
“父親,欽載又惹下這樁費事,看來越鬨越大,我們是不是該插手了?”李思文謹慎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