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糧商囤奇[第1頁/共3頁]
“能管,但輕易引發糧商的反彈,結果能夠會更嚴峻。”
“陛下,李景初說……變更折衝府將士?”
武後歎了口氣,道:“但是陛下,國庫所存糧食也不敷,客歲與百濟一戰,再加上滅倭國之戰,已破鈔了國庫幾近統統的糧食,還等著本年秋收後各地糧食充盈國庫,冇想到本年又碰到北方水災……”
李治興趣勃勃地翻開了奏疏,扭頭朝武後笑道:“景初可貴上一回奏疏,可得好生看看,怕是遇著甚麼難處了……”
“甚麼啟事?”
“本年的旱情不止幷州一地,全部北方皆嚴峻,糧商手裡的糧食底子不愁賣。糧商們若抽走了幷州的糧食,待災情發作,幷州百姓就算有錢也買不到了,畢竟販子逐利之輩,他們可不會管蒼存亡活。”
武後湊過來一看,頓時噗嗤一笑,掩嘴道:“這字……臣妾總算曉得李景初也有不如人之處了。”
李治一愣,接著暴露豪傑氣短之相,苦笑道:“國庫倒是有些餘錢,但糧食……真冇有。”
凡是軍隊進入災區,他們乾的不是賑災,而是彈壓,防備。災情呈現的時候,朝廷已主動將哀鴻視作仇敵。
王實賦淡然道:“下官從未見過,但下官曉得啟事。”
目光瞥向武後,武後也躊躇再三。
城內有三十多家糧鋪,李欽載這幾日便在這些糧鋪之間來回。
如許的建議也隻要李欽載敢提出來,畢竟從千年後過來的他,比誰都清楚軍隊的首要性,特彆是在冇有任何但願的災區。
李治思考半晌,點頭道:“不錯,能夠一試,幷州北麵有寧朔都督府,可調將士三萬餘,朕將調兵權授予景初,可許他臨機調遣。”
說完嫌棄地撇了撇嘴:“這字……真的不堪入目,不堪入目啊!”
武後彌補道:“陛下莫忘了調撥賦稅,不管開渠引水,還是施助哀鴻,都需求大量賦稅的。”
武後立馬抓住了奏疏的重點,輕聲道:“景初的意義是,用將士代替勞力,處理幷州旱情?”
這也是李欽載盤桓於城內糧鋪的啟事。
忍著激烈的不適,李治還是耐煩看了下去,看完後神情頓時墮入呆怔。
李欽載神采漸冷:“如此說來,我這個刺史還得謹慎翼翼哄著那些糧商了?給他們磕一個行不可?”
武後深思半晌,道:“不過李景初說,動用折衝府的將士代替徭役勞力,赴幷州開渠引水,修建水庫,這個彆例倒是……有點意義。”
“這是他家的狗代筆寫的麼?”李治下認識脫口而出。
“囤糧居奇,秋收以後,這些糧商囤積的糧食能賣天價,現在還冇到災情發作的時候,他們天然不肯賣的。”
李治要保韓國夫人,她要殺韓國夫人,兩道截然分歧的旨令,這個李景初恐怕經曆了很多的掙紮。
既然冇人敢入侵,大唐的常備軍隊便處於閒散狀況,幷州四周幾萬將士,多好的勞力,憑啥不消?
沉吟半晌,李治俄然壞笑道:“朕再籌辦幾本魏碑字帖,伴同聖旨一起給景初吧,字寫得那麼丟臉,朕終究能噁心他一回了。”
他是被李欽載強拉出來的,李欽載說甚麼體察民情,然後幷州城的刺史和彆駕一號二號人物並肩逛了半天。
不是統治者冇想過,現成的幾萬勞力在那邊,如何能夠冇想到?
李治暴露愁色,歎道:“是啊,本年的旱情可不止幷州一地,北方諸多州縣皆有上報,糧食歉收已是定局,朝廷國庫實在抽調不出糧食施助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