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應對之策[第1頁/共2頁]
聖君不止誅心,也殺人。
“景初可有高見?”
如果說李治是真龍之子的話,那麼龍真正的逆鱗就是皇權,任何人都不能碰,包含嫡親。
世家門閥能結合起來擁戴李家稱帝,天然也能結合起來把李家顛覆,如同顛覆隋朝一樣。
李欽載深思半晌,低聲道:“陛下,臣附和滕王殿下所言,現在已經不是種不種番薯那麼簡樸了。”
一旁的武後淺笑道:“景初暢所欲言,這是朝政大事,不必在乎情麵油滑。”
“臣覺得,除了剛纔皇後所言以外,我們還應另做籌辦。”
本身這位半子纔是真正融進了權力中樞,乃至另有點傲嬌。
當年把女兒嫁給他,本身滿心不忿,現在看來……彷彿冇太虧。
李治的神采愈發丟臉,他很清楚,李欽載的話不是危言聳聽,大唐立國底子就是建立在各地世家門閥共同擁戴的根本上,才快速顛覆了隋朝。
“如何說?”
李欽載想了想,道:“臣便大膽再提兩個建議,算是拾遺補漏之漏見……”
李欽載淺笑道:“陽奉陰違背拒朝廷政令,他們或許能壯著膽量乾一乾,但朝廷如果變更兵馬,跟他們玩真格的,臣覺得江南望族不必然有膽量敢掀桌子。”
原覺得本身終究融入到天家權力中樞了,但是現在看李治與李欽載談天的氛圍,滕王除了戀慕彆無所念。
天子的大腿抱不住,半子的大腿莫非還抱不住?
在李治的眼裡,事情的是非對錯實在並不那麼首要,就算這件事裡是江南望族占了理,對李治來講,他們也是大逆不道。
李欽載倉猝道:“臣附議皇後之諫。”
這幾年滕王算是完整洗心革麵,推行蒔植番薯也算是勤懇辛苦,李治之前看這位皇叔頗不紮眼,現在總算有了幾分好神采,也垂垂對他委以重擔。
都是乾大事的人,這點起碼的胸懷還是不會少的。
“其二,可遣一良將,調撥都城兵馬,開赴至長江以北的荊州鄂州等地,對外宣稱普通的駐軍變更,趁便在長江南北岸演武,以振軍心,以收民氣。”
“門閥權勢已深植於本地,彷彿已成了處所小朝廷,長此以往,朝廷對處所的掌控將越來越力不從心,終究隻能任由處所權勢坐大,漸漸構成藩鎮盤據的局麵,到了當時,大唐社稷可就真的傷害了。”
李治深思好久,終究暴露了笑容:“景初之見,朕深覺得然,不錯不錯!”
門閥權勢不除,李家皇權永久是空中樓閣,隨時有被掀翻的傷害。
武後說完後,在場三人緩緩點頭。
“其一,可秘授百騎司查探之時,用心暴露形跡,讓望族曉得,讓他們曉得,他們違背政令的行動,已引發了朝廷的重視,要來查他們了,以此對他們造用心機壓力。”
“該撫則撫,該殺則殺,朝廷既應有菩薩慈悲心腸,亦當有雷霆轟隆手腕,撫百而殺一,如果措置恰當,江南嶺南可保五十年承平。”
“就算他們真敢煽動處所,變成民變,長江南北岸的兵馬也能朝發夕至,民變構成之初便及時掐死在搖籃中,並且我們還能順勢對江南望族停止完整清理。”
天子硬塞給他宰相之位,他都推讓不肯受,而滕王削尖了腦袋往裡鑽,天子才勉強給了他一個笑容。
君臣聊得和諧,一旁的滕王卻麵露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