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豐碑傳世[第1頁/共2頁]
“大唐萬勝!”
“王師將士安定海東半島,不是打下城池和地盤就夠了,更首要的是,我們要破鈔一些時候去消化這些城池和地盤。”
李治一怔,然後大笑起來,並立馬召來宮人。
李欽載驚詫,這貨如何想一出是一出,來歲開春東巡,就不怕半路上被人射暗箭?
人不能喝得太醉,不然酒醉中做了甚麼事,將會成為平生的黑汗青,無數次被人提起。
“將士用命而不吝身,方成大唐威服四海之偉業,此皆我大唐健兒之功也,朕當酌以優恤,善待遺小,也望英烈在天有靈,佑我大唐鼎祚綿長,奠萬世之基。”
“朕允了,明日便著工部遣工匠赴海東,修建豐碑,書刻將士姓名於上,今後千秋萬代,非論大唐社稷是否還在,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都將永被先人所憑弔。”
說著李治便命令,讓宮人將李欽載的矮桌搬到大殿正中,君臣二人相對而坐,共用一張矮桌。
“陛下,臣建議,在高句麗和新羅滅國之地,當召工匠建一座豐碑,碑文將海東之戰的大小戰役詳細記之,並且刻下那些戰死將士的姓名,大到將虎帳將,小到淺顯的府兵,凡是戰死者,皆列名於上,以供先人瞻仰憑弔。”
宮人倉促離殿而去,李治與李欽載滿飲一盞後,全部身子今後一仰,渾身放鬆地長舒一口氣,笑道:“直到本日,朕終究放下苦衷了,海東半島,高句麗,百濟,新羅國……哈哈!”
“景初,朕決定來歲開春後東巡,親身去海東看一看。大唐的國土,朕這個天子豈能不親身巡查一番?”
李欽載的建議,李治毫不躊躇便承諾下來。
斟滿第二盞酒後,李治又高舉酒盞麵朝東方,沉聲道:“第二盞,朕遙敬海東半島上,為揚我大唐國威,滅我百年夙敵而戰死疆場的忠烈英魂。”
秦始皇那麼牛逼,巡幸路上顛末博浪沙,還不是差點被張良一錘子錘死。
當事人則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死中垂垂麻痹,最後乾脆破罐子破摔,隻要臉皮夠厚,天下上冇有任何東西能傷害本身,哪怕是本身曾經做過的蠢事。
他們成績了大唐的千秋功業,但是在史乘上,他們大部分人卻連姓名都未曾有過。
李欽載心中漾起打動,李治平平的一句話,卻不知飽含了對他多大的信賴和靠近,當今大唐天下若論聖眷之隆,恐怕除了李欽載再無第二人,就連他爺爺李勣,在私家友情上都不免弱了幾分。
“待過三兩年,王師將士將海東殘存的權勢剿滅得差未幾後,陛下再巡海東,本地子民必簞食壺漿,以迎天子禦駕。”
見李治正在興頭,李欽載勸諫的話不便利說。
武後無法地笑了笑,便也跟著李治坐了下來。
李欽載收到了她的眼神,隻好擁戴道:“陛下,臣也附和皇後之見。”
李欽載的心早已麻痹,如在大潤髮殺了十年魚普通冰冷。
李欽載主動為李治和武後斟酒,李治端起酒盞,卻望著東方高高舉起,神采沉肅道:“這第一盞,朕與皇後遙敬千裡以外的大唐將士,和年老掛帥出征的英公。”
李治這纔對勁地笑了:“冇錯,如此對酌纔有那味道。”
第三盞酒,李治才與李欽載淺酌慢飲起來。
“海東雖平,但各地仍不承平,很多高句麗和新羅的殘兵尚未剿滅,兩國的權貴和地主仍對大唐心胸仇恨,若陛下冒然東巡,臣妾恐有不測之事,還請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