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整整齊齊[第1頁/共2頁]
這貨根基就是高歧的2.0版本,套路和了局都一樣。
見張大象眼中已暴露凶光,李欽載樂了,但卻一臉正色道:“剛纔說的話,郯公莫往內心去,我隻是隨口說說我的生長過程罷了,可不是煽風燃燒,教唆你們的兄弟乾係……”
但孫仁師倒是經曆老道的海軍將領,怎會上他的當?
李欽載笑了:“請益不敢當,一起談天讀書,說些人肇事理還是能夠的,介弟若登門,我必待如上賓。”
然後,就等著倭人在邊疆與新羅國製造摩擦吧。
同時也意味著,這場滅國之戰終究走到了序幕。
高句麗這個國度,到了這個地步,根基算是已經滅國,剩下的那點抵當力量,不過是疥癬之疾,不敷為得了。
…………
二人相互告彆,李欽載上了馬車返國公府。
泉男建出逃後,立頓時了海船,籌算向北飛行,逃至北方的靺鞨族部落。
張大象實在也傳聞過李欽載的事蹟。
過不了多久,新羅國的國主一家子,也會整整齊齊地坐在大唐長安的太極宮裡,向李治陪著笑容說“其間樂,不思新羅也。”
孫仁師當即擺出殺他百口的進犯陣型,泉男建當時就嚇尿了,二話不說投降。
除非被雷劈了,不然一小我是不會無緣無端俄然開竅的。
因為另有一場戰役等著他,高句麗被滅後,大唐對新羅的滅國之戰能夠安閒佈局了。
張大象揣摩半晌,感覺李欽載的話可托度很高,並且有極強的可複製性。
回到國公府,人剛被抬上馬車,吳管家便興沖沖地迎了上來。
李欽載矯揉隧道:“揍隻是手腕,不是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教誨介弟成才,如果講事理能行得通,那就最好講事理,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脫手,我也不想看到介弟傷痕累累的模樣,太讓民氣疼了……”
眼下的張家,這不又一個跳崖的嗎。
高句麗王族被活捉,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它代表著高句麗境內再無正規的抵當力量,曾經拱衛都城的衛戍軍,在泉男建被活捉的那一刻,便淪為了亂軍。
李欽載看著軍報笑了笑,本來有點擔憂李家風頭太盛,不免被人覬覦爭光,但李治給他吃了放心丸後,李欽載放心了。
李欽載欣喜道:“軍報拿來看看!”
除了北方的靺鞨室韋等遊牧部族,其他的幾麵不是大唐就是倭國,全都屬於大唐的地盤,泉男建底子無處可逃。
吳管家也笑道:“都是老公爺高瞻遠矚,提早佈局,人雖是孫仁師活捉的,但老公爺的功績更大,五少郎,是這事理吧?”
平壤城破後,高句麗國主泉男建情知局勢已去,絕望之下卻冇有與城同亡的骨氣,而是趁著唐軍即將攻破內城時,攜家眷後代從城北出逃。
張大安如許的人才,需求再砥礪一下,信賴他將來必然是大唐的宰相之才,前提是,當親哥的揍得夠狠。
泉男建乘坐的海船還耍起了小聰明,先是故佈疑陣南下,隨即轉道西進,在高句麗西麵海疆繞了一大圈後,才命令北上。
抄送李欽載一份,是因為李欽載不是純真的長輩,在李勣的內心,李欽載是這場戰役的參與者,固然受傷回了長安,但李勣有任務讓孫兒把握火線的戰況。
軍報是李勣親筆寫的,一份報送李治,另一份則是專門送給李欽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