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趙河盟[第1頁/共2頁]
東方覺明抬袖作揖,不言不語。
堂下楚義進媒介道:“兩國竟已交好,大王無妨先助漢趙攻陷大梁。一來大梁若滅,連通交州、晉安便不是難事。二來也好讓天下人得知我河間之威,更能震懾劉權,令其不敢妄動。”
“楚漢之年,項羽雄師與秦國章邯比武,鷸蚌相爭之際,劉邦率軍入駐關中稱王。自古兵不厭詐,勝者纔有說話的權力,珪甘拜下風。至於陛下,王胄高貴,天命使然,登上帝位亦是無可厚非。”拓跋珪揖道。
說罷,他馬上回身上階來到龍案之前,提筆揮毫,擬下聖旨,與漢趙達成締盟。竟宣令宣讀以後,百官齊身下跪以遵旨明忠。
“你!”宇文庸漲紅著臉,顯是氣得不可,那楚義本是他的侍郎,現在卻與他在朝堂平起平坐,爭鋒相對,令他憤恚不已。
劉匡嘴角一樣,皮笑而肉不笑:“以孤看來,不是天命,而是那名叫青城的女相吧。”
拓跋珪揖禮:“陛下賢達,得趙國亦是倚仗天時天時。相形之下,河間王您能身居亂世而處變不驚,纔是真豪傑。”
想到此處,他臉上便暴露了手足般親熱的笑容:“那是天然,那是天然。劉權不過也是倚仗了齊王封地的權勢才得以暫安天下。若孤得漢趙互助,嵐朝又有何懼?”
“侯晃,大堂之上莫要胡言。”拓跋珪怒嗔了一眼侯晃,道:“你與本侯皆為漢趙儘忠,莫要再提拓跋氏。”說罷,他便朝劉匡揖禮道:“珪此行而來意在與河間王締盟,共抗嵐朝。眼下八王各領山頭,劉權早已坐立難安企圖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現在以八王之勢看來,當屬河間王您兵馬強大,若與漢趙締盟,何懼他劉權呢?”
“臣有貳言。”宇文庸搶步上前,輕視撇了眼楚義,老眼微凝:“漢趙虎踞中原以北,諸國亂世當中,自古南北分立,井水不犯河水。若此時出兵助力,隻怕會突破這百年均衡。”
百官齊身膜拜,拓跋珪三人亦是以禮回敬。劉匡笑道:“冇料八弟竟成了兄弟裡最有成績的一個。孤心甚慰啊。”
“洛陽乃三朝古都,豈是長安城所能對比。”東方覺明老眼微眯,老是如有似無地掃視著周遭,彷彿這人間凡塵皆與他無關。
長眉輕挑,劉匡看了眼東方覺明:“先生想必就是智鬥趙軍的代國謀士東方覺明前輩吧,失敬失敬。”
豫州連綴多雨已稀有日,屋房裡透著潮氣,刺史府邸近幾日倒也冷僻了些許,隻因三日之前,刺史府邸高低已隨劉匡遷入洛陽宮內,鞍前馬後的幫手著。
拓跋珪之言,正合劉匡情意,他退守豫州臥薪嚐膽,恰是為了有朝一日能一雪前恥,現在天賜良機,他天然不會放過這大好機遇。何況他有明白,漢趙恰是勢頭盛旺之時,若此時不與其締盟交好,若其改投彆的王公,今後也將成為不成小覷的敵手。
洛陽宮內,劉匡坐鎮龍位,俯看朝下重臣。但聽殿彆傳音,拓跋珪領侯晃、東方覺明步入大殿當中。劉匡扶案起家,揮袖高呼:“向漢趙高朋施禮。”
“玄德公坐下五虎大將,孔明鳳雛相輔擺佈,成績一番霸業。今代國侯麾下亦有六將,又得東方覺明軍士,何愁不平天下。”
“漢趙與河間締盟之旗豎起,隻怕會淪為眾矢之的。遠交近攻雖為自古良策,何如漢趙背靠大梁,難通交州、晉安兩大州郡,恐怕嵐朝出兵攻豫之時,漢趙故意而力緩,冇法及時應援。”東方覺明鬚生常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