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過招(二)[第1頁/共2頁]
她倒要看看,到底誰沉得住氣。
這等時候,竟這般淡然平靜。莫非蜀王佳耦就不擔憂俞太後直接來個“一病不起”,一再遲延下去?
何如安王畏畏縮縮,底子毫無爭皇位之意。打動笨拙的端太妃,也一改常態,躲在寢宮裡做起了鵪鶉。
前來送信的宮女,想了半晌,謹慎翼翼地說道:“殿下和蜀王妃每日習武練箭,算不算異動?”
蜀王佳耦走後,俞太後陰沉著臉好久。
芷蘭聽得皺眉不已,詰問道:“蜀王殿下和蜀王妃真得毫無異動?”
以俞太後想來,皇位尚未到手,蜀王定然心急如焚,少不得要折騰些動靜出來。隻要落了把柄在她手中,她便能以此壓抑蜀王。
盛鴻一看便知謝明曦的籌算,略一點頭:“也好。”
她早已將椒房殿視為己物,將鳳印視為己有,毫不容人介入覬覦。
不出所料,“病中”的俞太後聽聞蜀王佳耦輕飄飄地走了,麵色又沉了幾分,嘴角扯出一抹嘲笑。
俞太後本意是要敲打蜀王佳耦一二,令他們心生畏敬。有所求者,便得低下身材,擺足姿勢,老誠懇實地任由她這個太後壓住一頭。
芷蘭嘴角微微一抽,低聲答道:“走了。”
如許直接扇俞太後的臉,定會為俞太跋文恨,為本身招肇事端。
“蜀王殿下每日去一趟寒香宮,除此以外,便在福臨宮裡待著。陸閣老趙閣老皆令人傳話進宮,邀蜀王殿下出宮去陸府趙府。殿下一概未應。”
料想中的厚顏等待殷勤伺疾呢?
芷蘭和玉喬底子不敢多嘴多勸。
林禦史身為禦史之首,當仁不讓地挺身而出,寫了一封奏摺送進內閣。幾位閣老一看林禦史這封奏摺,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芷蘭:“……”
陸閣老和林禦史是姻親,天然向著林禦史幾分,用心沉著臉嗬叱林禦史幾句,將奏摺采納。也免了這份奏摺呈現在“病中”的俞太前麵前。
謝明曦心中哂然嘲笑。
她要做攝政太後,最好的體例,莫過於攙扶安王即位。安王幼年,不諳政事,她這個太後纔有“用武之地”。哪怕安王爭不過蜀王,隻要透暴露此意,她便能藉著支撐安王,將這一潭水混淆,也能壓得蜀王不得不低頭。
聽聞林禦史寫了這麼一份奏摺,俞掌院非常憤怒,當日便也寫了奏摺。彈劾林禦史“歪曲太後以下犯下”。
究竟證明,蜀王佳耦非常耐得住,半點不焦急。
顧大人緊跟著上了奏摺。另有和俞顧兩家走動密切的官員,也紛繁上了奏摺。
“蜀王妃也是如此。每日去看望蕭皇後一回,其他諸藩王妃,一個也未見過。”
身為藩王,住在宮中,就該循分地待在福臨宮裡,到處走動是異動,窺測椒房殿動靜是異動。暗裡和朝臣聯絡,也是異動。
然後,伉儷兩人聯袂分開椒房殿。
俞家人在朝堂中官職最高的,是俞太後的親爹俞掌院。俞掌院執掌翰林院,年過七旬,髮鬚皆白,滿麵皺紋。一把年紀了,經常告病靜養,卻一向占著高位,冇有致仕。
將近子時,俞太後才沐浴換衣,入眠前,忽地說了一句:“哀家有些不適,明日一大早,便召趙院使來給哀家看診。”
俞太後一病,將統統人拒之椒房殿外。陸閣老等人再心急,也不能罔顧太後孃娘鳳體。改立天子一事,便得遲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