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南薰之詔[第1頁/共3頁]
誠嬪罵道:“阿誰老不死的江鸞,甚麼時候把這眼中釘拔掉才稱心。”
太子妃錢氏本還在提心吊膽當中,聽到如許的動靜,不但如釋重負。
嘉王這才進了殿中。今上看他身修七尺,儀容溫溫,昂揚有先皇後之形,不由站起來伸開雙臂道:“我兒,到朕身邊來。”
嘉王哭道:“太子殿下是我兄長,臣當年落水一事,不知陛下可還記得?”
德妃又道:“他不是錯在好色,他是錯在在太廟狎妓。幸虧他把那些女的送走了,不然今兒的事就難說了。你們且放心些,以太子的性子,遲早還得鬨出甚麼亂子來的。現下朝中這麼多大臣護著他,光靠這一件事動不了他。江鸞隻是順水推舟,倒是阿誰何尚質,恐怕真的是太子的人。”
到底為人父母,瞥見本身後代不爭氣,實在也很自責。書至“欽哉”二字,滿眼都是淚。
誠嬪隻是一味閉著嘴巴聆聽,而汪修媛卻點頭不解。
今上看他神采倉猝,便拉著他的手問道:“乾美我兒,你如何了?”
太祖天子有皇子二十三人,他愛宗子秦王賽過今上百倍,秦王死了又心疼楚王、寧王和鄭王,不知有多少個夜晚使今上徹夜難眠,又有多少次怒斥使他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此事今後,今上對太子刮目相看,可日子遠去,他很少再想起這件事了。
“她在的時候,紫禁城的花兒開得是如許的豔;她走後,這皇宮當中另有哪一朵花再開呢?”今上的心中充滿了苦楚,他看著本身寫的那封廢太子的聖旨,摸著又讀了一遍,想起當日本身差點被廢的景象,不由又睹物思人了。
皇上感喟道:“卿與朕相類耳!可歎朕能治國,卻管不好兒子。前人雲,欲治其國,先齊其家。可齊家何其難也!朕感覺齊家比治國還難呢!如果先皇後還在,那裡會有這類事產生呢!”皇上邊說邊歎,隻把本身說得又難過不已。
先皇後鄔氏,諱宛徽,乃是今上最所鐘愛的女人。她幼時聰明又善解人意。今上常常一個神采,她便已經曉得是何意義。
錢氏看他如此,也隻是說了幾句欣喜之語罷了。
皇上一哭,上麵的大臣都嚇個半死,悚然跪倒一片,隻要江鸞伸出儘是皺紋的雙手,握住了今上一樣顫抖的雙手。
一行人有說有笑,看著幾個兒子描述出眾、舉止合度,今上非常歡暢,喝酒極多,不料喝醉了。也不知嘉王聽誰說荷葉能解酒,他便附身下去摘荷葉。
隻要先皇後鄔氏能夠安撫他的心,使他在春冰虎尾、波譎雲詭的朝局當中,終究登上了皇位。
翰林院掌院學士洪三逑也道:“皇上聖明達天,太子雖在太廟犯下大錯,可他究竟並未傷及人馬,幡但是悔,歸還人物,並有自責之意,前人雲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太子雖有錯在先,然有克己之慾,難道仁主乎?”
首輔大臣江鸞看今上臉上哀容極切,因而悄悄問了一句:“皇上,真的非要下詔不成嗎?”
今上想起十二年前的事:當時候皇子們大多還小,也不懂甚麼爭權奪位。一家人還是其樂融融的模樣,今上與妃嬪們同太子、範王、許王、嘉王、晉王幾個兒子一同泛舟太液池。
從南薰殿出來之時,眾臣都鬆了口氣。首輔江鸞封還聖旨,嘉王規勸皇上收回成命的事不脛而走,不一會兒便傳得六宮都已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