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目的地!琉球[第1頁/共3頁]
很快,中國水兵們登船結束,中國巡洋艦的煙囪噴出了滾滾濃煙,汽笛隨之長鳴,響徹港灣。
貝錦泉認出了這位見習軍官便是他安排守在香港的英國電報公司的軍官之一,立即起家迎了上去,從他的手中接過電報紙展開看了起來。
“……琉球之臣服中朝何嘗不為恭敬,一旦為強鄰肆其兼併而絕無行動未免逞強於人,且平時之以是施恩於琉球者,原欲以此為外洋之藩服永相和好以示皇靈之遠播。中國受琉球朝貢,雖無大利,然受其貢而不能保其國,固為諸國所輕;若專恃筆舌,與之實際,而近本日本行動,誠如來京日使大久保伊藤等人,所謂惡棍之橫,契狗之狂,非以兵勢相壓,恐一定就我範圍。現下戰事雖息,仍須再以能力相角,非為爭小國戔戔之貢,乃示天朝字小存亡之意。且一日縱敵,數世之患,琉球為日本侵犯多年,本日本海軍全滅,有力遽複,正可趁時解琉球之困,使之永為天朝屬邦。……琉球之日兵無多,擬派巡海快船五艘,船政海兵一千前去驅之。海軍出行之日,朝中恐有‘務浮名而勤遠略,非為不暇,亦且無謂’之議,伏惟我皇上明察……”
“一言以蔽之,我煌煌中華之以是有豪傑而無以成時勢,歸根結底隻是一句話,那便是我大清本日高低因循保守,已然是行屍走肉,再無半絲新鮮可言。故而,鄧某覺得……”鄧世昌望著劈麵滿臉驚詫之色的貝錦泉和葉富,眼中罕見的閃過一絲猶疑,最後卻還是說了出來:“雖說這洋務已有所小成,此次克服倭寇,既得益於洋務之興,然對大清而言,不過是米粒之光罷了。我國之積弊已是病入膏肓,非大動兵戈而不能救也,戔戔一個強兵械壯水兵……最多,也不過裱糊裝點罷了!”
此時五艘中**艦和一艘輪船的煙囪已經冒出了煙,連續串的信號旗也升到了桅頂,岸上的人們感遭到了不平常的氛圍,很多本國人群情紛繁,一些聞訊趕來的記者則向岸上的中**官探聽起環境來。
此時的貝錦泉和葉富大要上固然還算平靜,內心中卻已經掀起了滔天巨浪!
“果如正卿所猜,此次我軍要去的處所,不是日本,而是琉球。”葉富一臉佩服之色的說道。
“……大隊馬上起行。前去琉球國都城,驅除日本軍警,複其國權……日本軍民若順服情勢,則聽其各安生存,勿得虐待,若彼以武力順從。則縱兵擊滅之可也。……此次出兵複琉,無妨多造陣容,震懾日人……”
看到林義哲發來的這份充滿了殺氣的電報,貝錦泉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寒氣。
“正卿,慎言。”葉富苦笑了一聲,說道,“此等話語,如果傳到言官口中。你我但是會害了鯤宇的啊!”
※※※※※※※※※※※※※※※※※※※※※
這艘兵艦,便是日本水兵的炮艦“河內”號。
三人出了軍官餐廳,貝錦泉隨即命令升起信旗。告訴各艦管帶前來。
※※※※※※※※※※※※※※※※※※※※※
“噢。”船長如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不曉得日本人曉得了這個動靜,會有甚麼反應。”
“日來連接總署函,自鯤宇來京,日報酬之氣短,鯤宇來始改議辯論體例,先追其當局馭軍不嚴之責,並索賠款八百萬金英鎊之說,真情畢露。八百萬金英鎊閤中國之銀,約在四千萬之數,日使惶恐莫名,極言不允,日人慾援九年津案補償法、俄各國性命共五十萬,前後一概,姑允被害之我軍民酌量撫卹補償五十萬洋銀。鯤宇不準,彼又哀懇,求減其數。鯤宇堅稱無可減,日使因所請不準,當即離席,柳原亦告彆,稱當與大久保同行出京。十六,英使威妥瑪乃為居間調劑,多方恫喝。沈相恐鯤宇索要太巨,大久保速行分裂,戰事重開,上奏擬允以從優減金二百萬鎊,日兵退出琉球,若日人仍難接受,再酌減一二百萬。十七,威使複稱日人實難接受,欲給銀二百萬兩,以哀告終,文相未準。而八百萬之數,鯤宇已經出口,不知定局時確要多少。弟初尚擬議番所害者琉球人,非日本人,又津案戕殺領事、教士情節稍重,礙難比例。今乃以撫卹代賠款,未免稍損國體,滋長寇誌。或謂若啟兵端,不管勝負,本地、沿江糜費奚啻數千萬!以此戔戔收回番地,再留其不足,連續籌辦海防,忍小忿而圖遠略,抑亦當事諸公之用心歟!往不成諫,來猶可追。願我君臣高低今後臥薪嚐膽、力求自強之策,勿如總署前書所雲:有事則急圖挽救、事過則仍事嬉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