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蓬篙 (四)[第1頁/共4頁]
其次,這人間惡人自有惡人磨,他常思不把處所官員們當一回事兒,處所上天然有人也不把他這個節度使當一回事兒。兩邊碰一碰也好,碰出點兒火星來,相互曉得了深淺,接下來才更輕易平心靜氣地還價還價。
不加樞密副使的頭銜,就冇資風格動太多兵馬。而加了這個頭銜,常思一旦起火,不但澤潞兩州的處所兵馬要歸其調遣,鄰近各州各軍,也必須隨時過來服從。以是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常思更是個銀樣蠟槍頭。擺在那邊恐嚇人能夠,一動真格,頓時本相畢露。
後晉與契丹人打得正狠惡的時候,為了讓劉知遠出兵,石重貴也曾經下旨,將黃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大片地區,包含澤州和潞州,都交給劉知遠管理。可劉知遠當時已經看出了後晉朝廷行姑息木,正公開裡積聚氣力以圖將來,故而底子冇心機接這個爛攤子。收到石重貴的聖旨以後,隻是大要上派人向州城和縣城發了一道諭令,宣佈將各州縣歸入本身的權勢範圍。卻未曾派出一兵一卒給朝廷助戰,更冇有表情在澤、潞兩州華侈本身貴重的糧草和物質。
“想從我們爺們手裡拿錢拿糧,就憑他,另有他部下那七八百頭爛蒜?做夢去吧!”
第三章 蓬篙 (四)
其他眾堡主、寨主、莊主、鄉賢們,也紛繁開口,都感覺完成此行的目標,是水到渠成。
但是明白歸明白,潞州的文武官員們,卻誰也不會對常思直言而諫。
“刺史和團練使大人,倒是真夠仗義!這麼久了,竟然還冇把步隊帶過來,嗬嗬,看,你們快看,姓常的出來了,出來了,常思終究按耐不住,出來了。唉吆,步隊還挺劃一,就是人數上寒傖了些!”群情聲一波波從腳下傳來,讓寧子明心頭一片冰冷。
“……”
“他能起甚麼歪心機?張家莊那邊,早就有長輩從汴梁送回動靜來,姓常的得寵了。此番看似升官,實際上是受了蕭瑟。不然,以他的資格,如何著還混不上個樞密副使帽子?”尹老五笑了笑,對劉老邁的擔憂不屑一顧。
“怪不得常思這兩個月來,脾氣煩躁得短長。如果我換在了他的位置,保管也會急得滿腦袋青包!”少年人不曉得處所宦海的貓膩,兩廂比較以後,立即開端憐憫起常思的境遇來。
“甭急,劉哥,四叔公早就說過了,姓常的是個蠟頭槍。不管這回他露不露麵兒,經曆了這一遭,也該明白潞州這處所,到底是誰說的算了!”山羊鬍子左邊,先前被喚作老五的一名堡主,笑著提示。
歸正城裡的官軍走到近前還需求很長時候,大夥閒著也是閒著,他們在貶低過常思以後,又開端七嘴八舌地群情起澤潞兩州的情勢,以及大夥對此後的觀點來。此中絕大多數觀點,都過於一廂甘心,並且重新到尾披髮著腐屍般的惡臭味道,但是聽在樹冠上的寧子明耳朵裡,卻令後者對腳下這支兵馬來龍去脈,體味得越來越清楚。
本來,如果常思不主動“肇事”的話,也就是夏糧入庫後十天半個月以內,便會有一大筆“禮敬”,非常天然地送進他在潞州城內的府邸。誰料,常思恰好不肯循分守己,竟然冒冒天下之大不韙,向處所下達了稅賦催繳令。並且不但僅當年的要全額征收,以往各地積欠,也責成有司和縣尉、稅吏們想體例儘快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