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問道 (五)[第1頁/共3頁]
“都是朕應當做的事情,諸位不必如此。”劉知遠笑著擺手,大聲感慨,“當初晉高祖叛唐,本來就是一筆胡塗賬。此番大晉被契丹所滅,更是他奶奶的莫名其妙。朕這麼做,不是為了求諸君感激。而是等候,等候諸君能與朕一道,儘早,儘早將這亂世結束掉。說實話,這兩次江山易主,殉難者都是些豪傑豪傑。而苟活於世上者裡頭,卻不乏王八蛋和凶險小人!”
第一章 問道 (五)
第二句,則說的是銀槍軍的血脈傳承。這支軍隊團體上,的確已經被唐明宗李嗣源所滅。但後唐、後晉乃至當今的大漢,還是有很多武將,暮年間曾經在銀槍軍中效過力。與剛纔那位王氏皇妃祖父王建節,或多或少都有些香火之情。
注1:趙在禮是馳名的馬屁精和窩囊廢,銀槍軍高低對他都不平氣。他裡應外合剿殺銀槍軍,則美滿是為了奉迎李嗣源,究竟上,銀槍軍將士現在對後唐並冇有反意。以是楊邠以為將士們是被冤殺。而趙在禮本人,身為一方諸侯,在投降契丹後,因為不受待見,竟嚇得他殺身亡,結局也充足奇葩。
而將王氏嫁給劉知遠的二兒子劉承佑,就不是欺侮而是施恩了。二人春秋附近,家世在劉知遠進入汴梁之前也差不太多。這個期間北方各地又不如何講究女人守節,王氏與其跟著李從益一道被殺,或者被軟禁畢生,遠不如再醮給劉承佑持續享用繁華繁華!
“謝陛下盛讚,臣歸去後,就儘力籌辦此事!”唯恐劉知遠過後懺悔,楊邠立即躬身下去,敲磚釘腳。
不管當初幫手劉知遠,是為了博取功名繁華,還是為了了償知遇之恩。現在站在大寧宮中,結束亂世,重整國土,就成了他們每小我肩膀上的天然任務。而劉知遠此時現在,渾身高低披收回來的,也是不折不扣的英主氣象。假以光陰,誰敢說他不會再來一次光武複興?誰敢說大夥不會成為新一代馮異、岑彭,鄧禹、馬援?!(注2)
如果劉知遠強行納王氏入宮,必定會給天下讀書人留下才入汴梁就沉迷女色的印象。與此同時,曾經跟銀槍軍有過乾係的多少武將們,內心頭也一定痛快。畢竟,按輩分,王氏算是統統曾經從銀槍軍出來的武將們共同的長輩,劉知遠欺侮了她,劃一於打了統統人的臉。
固然身在漢王府,他們卻不是跟汴梁這邊半點乾係都冇有。畢竟劉知遠曾經是石敬瑭的親信愛將,他們也曾經在後晉的旗號下為國交戰。袍澤、故舊、親戚、同窗,遍及朝堂和處所。
銀槍效節軍,又稱銀槍孝節都,乃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所創,可謂唐末以來戰役力最強的一支軍隊。最盛時有兵馬一萬五千餘,個個持銀槍,跨高馬。兵鋒所指,當者無不披靡。
王建及當年因為受李存勖的猜忌,憂憤而死。其留活著上的兒孫們,也於後唐、後晉兩朝宦海中冇有甚麼太高文為。現在大漢初立,百廢待興,恰是到處都需求人手的時候。拿出幾個像樣的官位賜給王家,就不愁王家不戴德戴德。由此,王家的女兒們,天然也要以家屬好處為重,不成能再陪著李從益那必定要死的人,去做甚麼磨難與共的傻事!
“臣等替那些亡故的忠臣良將,謝陛下洪恩!”話音未落,身後立即拜倒了一大片。郭威、史弘肇,聶文進,另有多少文武,個個打動莫名。